顯示具有 天使宅急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天使宅急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art plus》專欄:用戲劇活出最好的自己(2015年8月號 第44期) 

八月份藝術地圖 文/張嘉容

為了追求跨文化、跨領域,跨藝術與社會參與,療遇與文化發展的結合,我成立了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創團以來,2010-2014年,總共創作了九齣戲(含共同製作),辦了67場演出,在台北北京巴黎活動,並獲得三次台新藝術獎提名。

在創作之外,我們也分享生活中關於藝術的美好,並協助大眾,用戲劇解決人生疑惑,處理學校沒教的事,創造健康、愛和自由的人生。

在社會服務方面,2008年迄今推動《天使宅急便》計畫,與婦女、醫療、學校、發展遲緩(自閉症)等各種長期照護族群等團體合作,至各單位開設戲劇工作坊,推動創意舒壓、身心照護、自我療癒、自助助人。也為政府或公私立企業設計提升幸福力、紓壓放鬆、團隊凝聚之工作坊。迄今已與50多個機構合作,2000小時以上服務時數,2500以上參與人次。


我認為人們可以在美與創造力當中安頓自身,付出愛與熱情,喚起生命的喜悅和生存的動力,與他人情感聯繫,與自然和諧連接。我們可以在藝術中銜接過去、立足當代,探索未來,和更多的人,以美相遇,一起來面對人生的殘酷與未知性。

透過戲劇可以協助人們的,首先是發揮潛能,活出最好的自己,其次是喚起愛的能力,對生命充滿關心和熱情很多人十分當下敏感,擁有動物性的身體,充滿直覺和創造力,但並不關心他人和懂得愛。要喚起這兩者,一方面要「美的感動」,一方面要技巧

美的感動可透過藝術和故事來達成,技巧則是各種能力的開發。寄託了情感的抒發,在美之中,人會被超脫,但仍要以作為出發點和共振,為所依恃,那麼不論處於順境或逆境,都能夠內心充滿力量和喜樂。

[媒體報導]水面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接受《教育行動家》主持人張慧心女士專訪

 

「來到這世界上,一定要認識自已。」 「參加工作坊,就像一個『清垃圾』的過程,離開工作坊,帶著一身輕快離開。」 今早,水面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接受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專訪,主持人張慧心女士­長年關注心理、教育議題,兩人聊起來相當有火花。每個人都有心事,透過參與工作坊,將­自已的經歷利用情緒書寫、肢體表演等方式變成故事,在團體中互相交流。大家在工作坊中­享受很愉快的氣氛,跳著舞、嘴角上揚,於是…你的心就打開了。 

 為大家獻上熱騰騰的精彩專訪,請點選影片收聽。 工作坊近期開課:報名請洽活動通報名頁面(http://www.accupass.com)搜尋「遇見有力量的自己」,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歡迎各機構邀約,劇團公開行程請直接查閱下列日曆: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tw/20... 劇團連絡方式:labelledormeuse@gmail.com.com/098­7-439-964

[媒體報導]水面劇場總監張嘉容接受《世界一把抓》主持人李永萍訪問



「我不是專業演員,也沒有受過劇場訓練,可以去參加工作坊嗎?」可能有很多人會這樣的­疑問。

其實一般社會大眾或職場上班族都會來參加我們的課程,他們發現在這樣的課程,很輕鬆自­在就可以表達自已,甚至處理人際關係,自我療癒、自我成長。

有一個五十幾歲的女兒,一直在家族企業工作,因為某些歷史性的因素,跟她的爸媽相處得­不是很好,來到工作坊,透過「演戲」的方式,讓她整個演了一次家族歷史,再現當時的情­況,讓她了解她媽媽的委曲與父親的辛苦,本來不跟爸爸說話的,又開始說話了。他們家因­為分產的關係不愉快,但在工作坊當中,她也看見其他家族成員的心聲,重新修復與家人的­關係。

正所謂「知識就是力量」,不只是外在的知識,對於自已內在人際關係的理解,也會提供給­你新的力量。簡單地說,透過團體集體的協助,讓人產生客觀性的了解,使得對她自已、家­人的關係,得到改善。
近期開課:報名請洽活動通(http://www.accupass.com)報名頁面搜尋「遇見有力量的自己」,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場地協力:卡市達創業加油站

天使宅急便工作坊 之 照顧者先照顧自己計劃 with 聆語言治療所


照顧者先照顧自己計劃


2014年的7-12月,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將與聆語言治療所合作,開辦每月一次的「照顧者先照顧自己」課程,邀請大家來聆聽自己的身心靈,體會照顧好自己所帶來的力量。

聆語言治療所是間傳遞如何溝通的診所,診所信念就是「溝通,從聆聽開始」。每個來做治療的個案都是一整個家庭的互動呈現,所以聆語言治療所規畫了「照顧者先照顧自己」計劃,每做4次治療,照顧者本身也要參與治療所提供的紓壓課程,落實「照顧者先照顧自己」的精神。

希望能透過這些活動,讓照顧者充電、放鬆,進而取得自己在「照顧別人」與「照顧自己」之間的平衡。治療所的所長阿祥說他在天使宅急便的工作坊中曾經獲得很大的幫助,所以要請大家一起來照顧自己哦!

2014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工作坊/演講行程

 天使宅急便、 水生種子計畫、藝探身心靈工作坊行程

歡迎邀約開設工作坊~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為一專業戲劇創作團隊,並推動戲劇療癒和教育成長課程,追求跨文化、跨領域,跨藝術的結合。創立者/編導張嘉容集合一群國內外優秀人才,投入藝術創作和弱勢參與、人文與科技結合的雙跨界;以專業戲劇演出探索現代人的家庭和兩性張力,以工作坊形式從事社會參與和弱勢關懷。2012-2013年獲選為台北市優良演藝團隊。 


戲劇創作之外,本團特設研發部門,以工作坊的形式,做各種領域及形式技術的開發,同時從事戲劇教育、戲劇癒療之社會參與,自2008年以來,已與五十多個單位合作。除工作坊外,也持續進行以特定族群為創作主題的戲劇,以戲劇引導和呈現出該族群共同的創作力和心聲。

工作坊目標: 透過肢體與戲劇表達自我、開發潛能、自我成長,提升幸福力和溝通力!

歡迎各界前來邀約,連絡專線:02-22186831/labelledormeuse@gmail.com


2014年工作坊/演講一覽(不定期更新中)


日期
時間
開課地點
地址
1/7(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1/14(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1/21(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2/18(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2/20(四)
19:00-22:00
思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13
2/25(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2/27(四)
19:00-22:00
思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13
3/04(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6(四)
19:00-22:00
思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13
3/11(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18(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25(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29(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4/10(四)
10:30-12:00
醒吾科技大學
新北市林口區粉寮路1101
5/31(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6/3(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10(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17(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24(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28(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7/1(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7/5(六)
14:00-17:00
善牧基金會
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263164
7/19(六)
10:00-16: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7/22(二)
09:00-11: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7/29(二)
10:00-16: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8/2(六)
14:00-17:00
善牧基金會
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263164
8/5(二)
10:00-16: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8/12(二)
10:00-16: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9/27(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10/18(六)
09:30-16:30
台中市亞斯柏格症肯納症協進會
台中市瀋陽北路21
10/25(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11/29(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12/27(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天使宅急便」8/3 水面vs基隆伊甸基金會

「天使宅急便」8/3 水面vs基隆伊甸基金會


針對主題族群,發展深入的系列課程,
以戲劇故事彼此療遇,凝聚互相支持的團體力量


我們都會因心中這道彩虹,閃亮著光芒

我們都會因心中這道彩虹,閃亮著光芒

8/3
來到了基隆伊甸基金會,
展開一連串的戲劇團體課程~
一開始,老師請每個人用物件形容自己,再透過大家的討論與回饋,進而有了新的視野。

“我就像這太陽一樣,給人很開朗的感覺;但太陽翻過來就像一把傘,我其實是藏在傘下的影子。”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的迴響之四

撰文 /蔡珮筠 整理/水面上下


故事媽媽蔡珮筠再一次給了我們一篇深刻的心得~

「這讓身體了解自己的感受外,還有了解當我們從旁觀者的感受與實際操作者的感受有何不同。用看的總覺得事情很簡單,自己下去後才會發現他的困難度。」

「從許願中她看見自己~想不出來,因為想做的事太多平時不太定目標,常想到什麼做什麼~有過動的元素,所以不能等非要衝個頭破血流才罷休!」



「一直覺得戲劇是件很棒也很有挑戰有說服力的事,尤其對當父母的來說覺得自己害羞內向又要給孩子好形象的更是該這麼做,因為當你肯面對自己,願意挑戰自己並做到時,對孩子又何嘗不是最棒的身教及說服力,而這當中又可找回自信及釋放壓力!」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的迴響之三

撰文/大玲 整理/水面上下




「給隊友加油需要用心聽,真誠的給他力量。」
「沒什麼大願望,小的卻不少(也是蠻幸福的)。」


今日主題:即興反映與創造力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們的迴響之二

撰文/蔡珮筠  整理/水面上下


圖為2012年遇見家庭中的自己工作坊之相片

上了戲劇課的的媽媽持續分享著課堂上的體會.......

「我們彼此很熟,但卻不見得那麼了解彼此大家的默契並沒很足夠...
要了解彼此的身體反應及默契培養,平時聚會時就要做老師帶給我們的練習。

「伸展身體讓身體帶著頭腦表演,而不是頭腦帶著身體動作...

我們太容易用腦袋處理事情而忘了身體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多讚美少批評"」

用戲劇的眼光來renew生活,重新出發 田野採集故事工作坊 0318

課後記錄/胡綺祐 、水面上下

            圖片為本次課程相片,學員們正在演出一位特殊生在課堂發生的"擦簿子"事件   
   
    在關係中,當對方無法一起討論及調整時,則從自己轉念開始,創造新的局面

一、                在家有特殊兒的家庭中,探討父親的角色。有些父親願意試著去瞭解孩子,並且願意為孩子的狀況努力及付出,但有些父親則比較無法接受這樣的情況,在教養方式上也顯得不同。

二、                體會特殊兒在正規教育制度下的不被理解,造成老師及同學的誤會,但有時候只是特殊兒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但正規教育制度下亦沒有給與空間和時間去等待與接納。

三、                探討夫妻價值觀的不同,影響了關係的品質,同時也讓子系統中的子女感到焦慮,但親密關係的模式,似乎也受到自己信念的影響,並發現每個人可能都會吸引某一類型的人來到身邊,乍看之下想要逃離某種關係模式,卻往往重覆的落入同樣的循環裡。

四、                持續以《一念之轉》的方式鼓勵大家轉念,在關係中,往往受傷的可能都是彼此,當對方無法一起討論及調整時,則從自己轉念開始,創造新的局面。



用戲劇的眼光來renew生活,重新出發 田野採集故事工作坊 0311


課後記錄/胡綺祐、水面上下


圖片為本次課程中還原露營事件之相片


還原事件當場,看見自己沒看見的自己 ,重寫自己生命的劇本


*『成員作業呈現』─ 用劇本的方式呈現露營事件,還原現場許多原本當事人尚未覺察的事情,引發當事人有更多的思考,包含:在婚姻關係中的角色位置、在親密關係裡對伴侶的在乎以及溝通的學習。

*『關於戲劇治療』─ 工作坊的過程當中,導演示範何謂身體雕塑,並且如何運用在作業呈現中,同時,導演亦說明,戲劇治療,或是其他的表達性藝術治療,都在幫助我們處理事情的習慣模式,我們可以試著用創造性的目光和角度去改寫劇本,讓我們的角色更加靈活。

三、『成員的分享』─
    (一)其他課堂上某教授說的話:「我們要當人生的導演,不要當人生的演員。」
    (二) 《一念之轉》心得分享:成員透過四句話的練習及反躬自問,處理了自
       己在生活中與另一個對象不愉快的關係,透過轉念,使得自己豁然開朗。



用戲劇的眼光來renew生活,重新出發 田野採集故事工作坊 0225


課後記錄/楊靜芳、水面上下

圖片為2012 1-3月 水面劇場你可以愛我嗎的排練照


   一則關於正義的小故事
這次大家一起閱讀和討論靜芳寫的一篇故事,這是個極富正義感卻又不懂人情世故的亞斯孩子和學校老師發生的一段衝突。
   靜芳說,依孩子的理論很多事都是對的,但他可能不太懂有時候人跟人之間的倫理關係。這就是這個故事所想要表達的。

對於戲劇創作的可看性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衝突」和「轉折
 操作上,老師的做法是:第一階段學員輪流將這些對話念出,再來分配角色的方式讓大家用行動的方式演出來,演員也會加上自己的想法來詮釋故事中的角色,最後在每個階段結束時,老師會幫大家澄清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感受。
  每個階段的過程,導演同時教學員如何將故事用劇本的方式寫出來。謝寫下的東西是”素材”,素材跟創作是兩件事。導演說,對於戲劇創作的可看性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衝突」和「轉折」,這個作品是不是有足夠的衝突、戲劇性,能夠在舞台上讓觀眾覺得好看、講到了人性普遍的共同點,或是不是覺得好精彩、值得買票來看,這跟原始素材的整理,是另外一件事情。
就像靜芳的這個故事,最精彩的其實是媽媽自己沒在場,所以沒寫出來的那段-孩子和學校老師衝突現場。

在刻劃人物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反應
導演說:在刻劃人物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反應,這個人遇到什麼事情會有什麼反應,那是關鍵。因此大家針對靜芳的文本,熱烈討論邊演邊修正,試著揣摩出那位老師的反應,將這段即興演了出來。
   這是其中一段-

老師:那他是他,你是你啊!你看我剛問你我上到第幾頁…
孩子:我不知道啦!我不想要上你的課了!
老師:你這是什麼態度啊!
孩子:就這樣啊!我又沒怎樣,他們也是有講話,為什麼就是叫我一個人!
老師:你看從剛剛到現在到底是誰講話最多!
孩子:老師啊!


如果那時知道他是亞斯,我會更護著孩子一點吧!在當媽媽這件事上,我做錯過不少,還好上天給我修補的機會
「這個故事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面向呢」,對寫下這個故事的靜芳而言,她是這樣想的:「如果那時知道他是亞斯,我會更護著孩子一點吧!當然一直不斷的處理他與長輩的衝突,我也無奈……還在當媽媽這件事上,我做錯過不少,還好上天給我修補的機會….我寫的時候心裡有懺悔的感覺,因為當時不瞭解孩子,可是我後來寫一寫,覺得說,這就是當時的我可以做的,我想最好的懺悔就是從錯誤中不斷的學習。」靜芳寫完這個作業,覺得自己又多懂了一些事情。

   導演說:也許下堂課,我們能用現在的眼光,來演出一個不同的結局。

 




用戲劇的眼光來renew生活,重新出發 田野採集故事工作坊 0304



課後紀錄/胡綺祐、水面上下


圖片為遇見家庭中的自己工作坊2012/10/8上課照

學員的作業呈現
老師請大家用劇本形式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故事,Angel第一堂課原本寫的是敘述,幾堂課後,她從敘述改成劇本對話。老師請大家念出來,老師說明,透過用劇本形式來紀錄的方式,我們可以還原得更清楚事件當時的面貌,和故事中那些非語言的潛台詞的部份,並從對話中去思考,不同立場所持有的人物關係和人情世故,進而重新觀照和反省自己當時的狀態,對於未來自己可以怎麼做,有一個新的領悟。

《哪吒傳奇》人物討論

『《哪吒傳奇》人物討論』─導演引導大家,從故事中的人物李靖出發,去思考現在社會中的父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類型

導演指出,家有一個特殊兒(特殊異能/特殊狀態) 的父親,可能有的類型:
*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用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傳統父親的角色,去框架孩子,去否定孩子及妻子。
*愛護自己的小孩,接納自己小孩的狀況,因此願意為了孩子去學很多種方法,願意為孩子擋風遮雨。
*護衛自己的孩子,從個人處境延伸到社會視野,除了在家庭裡,還要進入社會性的運動,改變體制不公義之處。
   
  『女性在兩性/婚姻關係之中的腳色位置
   成員分享在婚姻、姻親中,女性的角色,並討論如何與控制欲望強烈的人相處而不被影響。

   『《一念之轉》心得分享』
    
     根據大家剛剛的分享,導演推薦《一念之轉》這本書,請大家練習轉念。

    『回家作業』─ 請成員們從自身的現實生活,去觀察生活中現代李靖、殷夫人及哪吒的腳色,將印象深刻的對話寫下來。(三者擇一)






天使宅急便-水生種子計畫課程-田野採集故事工作坊課程介紹




 
文/張嘉容
                                                                     
水面2月開始固定於每週一早上,開設水生種子計畫課程系列的田野採集故事工作坊,這是新課程,已進入第四堂。原本是設定單純的田野故事採集,到了今天,覺得最讓這堂課真正有意思和發揮的,是藉由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的劇本,來觸類旁通的看現代社會的家庭關係、傳統期待、性別角色和特殊稟賦孩童的教養問題。

操作上是這樣的:我先選好故事,設定詮釋觀點,再邀請大家舉出實例和各抒己見。一步步慢慢討論、說演、書寫對話。

今天回家的作業是,選擇今天討論的故事當中,三個腳色人物之一,以我們討論的詮釋觀點,舉出自己生活經驗當中所見所思,最貼近的人和事件。

下周上課時要繳交,進一步彼此討論。

今天除了請大家唸一段哪吒鬧東海的劇本之外,angel 交了他的作業,是她在第一堂課就說了的一個小故事,到今天第四堂課她把它寫成對話,我邀請大家從"讀劇"的方式開始,來重新回憶、詮釋這個故事,互相交流之後,團體都有很多啟發。

很謝謝angel不放棄面對她自己生命傷痛的勇氣,還有對我們大家的誠實和信任。上一堂,是靜芳,這一堂,是angel,下一次,會是誰呢?

今天忘了拍課程照,就貼一張課後歡樂大合照吧!
                                                                                                                         2013/03/04




台灣戲劇治療師們的聚會


左起:張志豪、郭玟伶、張嘉容、蘇慶元 、(以及這張照片上不在場的林嘉文)
左起:蘇慶元、郭玟伶、張嘉容、林嘉文 (以及這張照片上不在場的張志豪)



全台一半的戲劇治療師都來到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 L'Eau dessus-dessous Theatre 了(因為真的太少了啊)。大家在音樂當中交流,吃吃喝喝,談談戲劇治療的現況,說說自己投入這領域的小故事。這個領域目前人煙稀少,缺乏大環境的保障和保護,但都充滿理想,相聚在一起經驗交流,真是件美好的事。從在場的人身上,我看見一份很不一樣的溫暖。也就是因為這種共通的特質,才會讓大家走進這個領域吧。這個夜晚,我們閒聊漫談著,從人對人、心對心的了解開始。

張志豪:
中原大學心理系畢業,英國赫特福大學戲劇治療碩士士,2003年回國開始戲劇治療的工作,2012年又拿到輔大心理所博士。志豪說他回來十年,前半段在想怎麼餬口,後期在想怎麼做社區工作。經歷:實踐大學兼任輔導教師、善牧基金會、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戲劇治療師、中華創造學會副秘書長、台北市教育會人文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郭玟伶:
東海社工系畢業,在英國念教育戲劇、戲劇治療,1999回台灣,由於藝術治療體系發展的比戲劇治療要好,所以玟伶主要在台中的社工體系、藝術治療體系裡工作。

張嘉容:
北藝大戲劇研究所畢業,光環舞集舞者、動見体劇團編導/團長、法國巴黎駐地創作藝術家,2010年回台,成立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專職編導創作,發展療癒性劇場。嘉容是從自己舞蹈、戲劇方面的專長,以及2006-07年憂鬱症的劇本起心動念走進這個領域,2008年開始,在各婦女中心、醫療機構、學校單位等帶領各種結合舞蹈和戲劇的團體,如善牧、勵馨、心路、第一基金會、林芳瑾基金會、耕莘醫院、內湖/大直/文山、大安婦女中心、各學校故事媽媽團(西松高中、麗林國小……)、學校社團、各支持自閉症/亞斯機構(台中亞斯伯格協會、白永恩基金會....)等。國外有巴黎的法國與日本文化中心、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東城區風尚劇場、北京篷蒿劇場等

蘇慶元:
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畢業後在如果劇團上班,編導演主持行政一把抓,然後去英國念戲劇治療,2010年回來。台安醫院 兼職戲劇治療師, 文山特殊學校, 善牧基金會…等戲劇治療團體帶領者。慶元本來已經決定當個直排輪選手,因為摔斷腿而去考北藝大,整個人生大轉變。他從大一就開始去接觸相關團體。


林嘉文
台大心理系畢業,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創造性藝術治療碩士,專攻戲劇治療. 2007年回台灣。嘉文大學畢業後先去如果劇團當戲劇教育的行政,回台後考心理師。經歷:伊甸、現代婦女、善牧、勵馨基金會,政大、北藝大、國北教大、淡江、新生醫專等戲劇治療團體及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