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3桃花與渡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3桃花與渡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桃花與渡伯〈Tao Hwa and Du Bo〉-紀實互動劇場 影像精選



《桃花與渡伯》〈Tao Hwa and Du Bo 〉1分30秒精華版 

現代劇場編導張嘉容改編《桃花搭渡》,保留原有的故事樣貌,延伸虛構了船上的對話內容、行經的碼頭與渡口場景。
透過渡伯和桃花的引領,觀眾聽見、看見十個碼頭所發生的十段故事,故事飽含百樣世情,有失親的遺憾、陌生人適時的支援溫暖、情感的糾結執著等。

演出中設計了許多與觀眾互動的橋段,一入場觀眾就被要求脫去鞋襪,化身為船客,一同搭上主角桃花與渡伯的小舟,共同參與這場擺渡經歷。
除了「船客」身份的扮演,在搭船擺渡過程中,船公司(導演飾演)也會邀請大家一同唱和、聊天,最後請大家提筆寫信給最想說話、最親愛或最感謝的人,讓看戲除了像遊戲,更像一場集體的儀式和癒療。

從傳統戲曲《桃花搭渡》裏走出來的角色桃花與渡伯,帶著十位演奏南管的船夫以及前來搭船的觀眾,在河邊往登船的碼頭移動搭上小船,開展送信的旅程。
一路上,渡伯邀請船夫們說些故事,排遣旅途無聊。
這些故事飽含百樣世情,有失親的遺憾、人生轉捩點的時刻、陌生人適時的支援溫暖、受挫但不放棄的旅行、情感的糾結執著等等。

這趟旅程始於桃花要替小姐送信給小姐的情人,而船夫在旅途中說的故事,也像一封封船夫對生命中重要他人送出的信。
故事與故事之間穿插著不同的歌曲,船夫們邊搖船邊唱歌,偶而還帶領船客(觀眾)一起學樂器、學唱歌。
這些故事都揭示了生命有限,世事無常的道理。

這趟旅程,原來是要教大家藉著送信,學習面對無常,渡過遺憾之河。
抵達目的地之後,船客們上岸,在船公司、渡伯和船伕的引導下,一起進行了一場寫信和送信的儀式,清理過去的傷痛,歡慶自己在當下感受到的生命的和諧,然後帶著收到和送出的信,繼續踏上各自未完的旅程。



《桃花與渡伯》〈Tao Hwa and Du Bo〉完整版精華 



編導|張嘉容

製作人|周逸昌

舞台設計|房國彥

服裝設計|賴宣吾

燈光設計|王天宏
音樂設計|陳世興
舞台監督|張剛華
演員 樂師|陳逸駿、莊凱婷、徐智城、陳怡璉、陳芷芸、賴虹綾、陳家琦、賴宛頤、
                          賴文琦、李傑毅、魏美慧、施芸仙、葉冠廷、葉依婷、董旭芳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聯絡方式:


台新藝術獎提名人 盧健英:梨園戲與當代的減法跨越— 江之翠劇場《桃花與渡伯》

梨園戲與當代的減法跨越— 江之翠劇場《桃花與渡伯》

盧健英 2013年04月15日 10時35分

The interaction seen tonight in Tao Hwa and Du Bo is significant.  Chia–Jung Chang skillfully draws the intention of “sending a love letter” from opera.  Through the song (traditional opera) of messenger maidservant, Tao Hwa, and Du Bo, the road comes across ten story terminals (the real stories of the actors) that lead the audience to their own final terminal.  Due to the fun and playfulness of the opera performance, the true and touching stories of the actors, and the calm direction of Chang, an audience of strangers are led on journey where they move and dance, sit and be still, and be tranquil while filled with tumultuous feelings.  They are guided to think about the romance in their own lives.  As a result, before they “disembark from the boat”, they begin to write their own love letters, which are given to and read aloud by others.  The chemical effects for this entire journey are surprising.  If interaction can consist of spiritual commonality without recognition, then the audience did not have even to read aloud their stories for everyon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sentiments at that moment.  Tao Hwa and Du Bo marks a breakthrough in form to open an entrance into the soul.  The healing force and sense of salvation that is created is quite enormous.
      這一晚的《桃花與渡伯》互動是重要的。張嘉容巧妙地從戲曲本裡抽出「送信訴情」的初衷 ,透過送信婢女桃花與渡伯的搭唱(傳統戲曲),路中渡過十個故事碼頭(演員的真實故事),帶領觀眾來到自己的終點碼頭,這一路上,因為戲曲表演上的趣味與俏皮,因為演員故事的真實與動人,因為張嘉容如風般從容的引領,一群互不相識的觀眾起而動,動而舞,舞而靜,靜而心中有浪,想起自己生命中的風月,於是在「下船」前開始書寫自己的訴情之信,並傳由他人大聲朗讀。這一整個旅程的化學效果令人吃驚,如果,互動是不必認識但心有相通,紀實是不必揭曉但體會就在當下,《桃花與渡伯》突破形式走入心靈,營造出的療癒力與救贖感,是相當巨大的。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盧健英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陳漢金評論《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原文刊載於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TaoHuaYuDuBo

   The playwright & director of the play, Chang Chia-jung, undoubtedly, completes the multiple roles successfully in this performance. She is not only an DJ in an electronic music Party, a great priestess in a spiritual ritual for purification, but also a hypnotist and an art therapist, and even an insightful drama artists.
    此劇的編導張嘉容,無疑成功的、身兼數職的完成了這項演出:她既是一場電音Party的DJ,還是一場身心靈淨化儀式的大祭司,也是催眠師兼藝術治療師,更是一位洞察的戲劇藝術家。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陳漢金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陳漢金 2013年02月04日 11時04分

演出名稱:《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演出單位:江之翠劇場;水面上與水面下
劇場編導:張嘉容
時間:2013年1月5日,14:30地點:板橋「江之翠劇場」

        剛抵達「桃花與渡伯」的演出場地「江子翠劇場」時,工作人員就要求寄放攜帶物品,並且得脫鞋才能踏上昏暗的、鋪滿塌塌米的「劇場」,只因為演出時,「觀賞者將隨著演出頻繁移動…」。心想,這下子完了,又要參與一場觀眾被當成白老鼠的「前衛藝術」實驗了...

2013年第一季台新藝術獎-提名名單&觀察報告



          桃花與渡伯  紀實互動劇場(江之翠劇場) 2013年第一季台新藝術獎  第一季提名結果


作品名稱:桃花與渡伯 紀實互動劇場(江之翠劇場)

時間︰1/51/7

地點︰江之翠劇場


提名觀察人:盧健英
提名理由簡述
    傳統與當下的跨越—導演張嘉容以傳統梨園戲文本《桃花搭渡》為靈感,穿插江之翠劇團演員與樂師的生命故事,引領觀眾現場互動,形式上套入傳統素材,但內容上卻有現代人的生命映照,演出中設計許多與觀眾互動的橋段,頗有療傷系劇場的新體驗。
                   原文出處:http://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ljy/2013060610


提名觀察人:陳漢金
提名理由簡述
    融合台灣戲曲、西方戲劇、電子音樂、世界音樂的概念。演出有創意,演出者與觀眾充分互動。
                 原文出處:http://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chj/2013060609

《桃花與渡伯》來看戲吧,如果寂寞:曲俊芳



文、攝影/曲俊芳(特教老師)

週五夜,嘉容導演一句「來看戲吧」,我來到蘆花渺渺、水聲潺潺的「江之翠」。

通過門口玄關處漆黑的甬道,脫下鞋襪,赤足走進劇場。托寄借放背包行囊於服務櫃檯、進廁所稍事解放、洗手,一連串動作像是進入某種宗教活動前的淨身儀式。

放下背包吧。
放下日常俗務吧。
放下累贅的繁縟文節吧。
只剩下單純的身與心就好。

《桃花與渡伯》觀眾好評迴響

編輯整理/楊靜芳、張詩琪


「曾經,以為只有自己一個人在生命的江浪上漂流。搭渡上了《桃花與渡伯》這艘心靈的河船,聆聽船伕的故事,也重新再次看見生命,生長出力量。」─楊OO

如果你有未竟的情書,可以來到這裡,聆聽南管之美,藉由演員們的生命故事,一起擺渡,一起靠岸……『透過道歉和感謝,將遺憾還諸天地』。─陳OO

驚艷有時,感動有時,落淚有時,歡樂有時,謝謝有時……」─Kathy

《桃花與渡伯》觀眾迴響──吉米布蘭卡

原文轉載自作者網誌 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3/01/blog-post.html

文/Jimmy Blanca

時間:2013.01.06  2:30PM
地點:江之翠劇場
名稱:江之翠劇場 &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桃花與渡伯


這是我第一次到江之翠劇場,也是第一次看江之翠劇場的戲。這個劇場位在江子翠捷運站附近的一棟大樓6樓,今年正好滿20歲。光從建築物外觀,很難想像劇場究竟是生得什麼樣,再加上這次作品《桃花與渡伯》又多了個小標為「紀實互動劇場」,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我上了船,看見了自己的倒影── Jerome

原文刊載於  CHECK流行文化誌

CHECK流行文化誌 藝文編輯 Jerome

攝影/張嘉容導演

2013/1/5,這天下午我首次參加了互動紀實形式的一齣戲《桃花與渡伯》,到了入場門口,滿滿的蘆葦草就這樣垂掛在天花板上,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空間一樣,河邊的味道就這樣開始瀰漫,進入了空間,我不得不稱讚,這是我看戲經驗以來,前台服務品質最好的!從進入空間後的拖鞋、寄放東西、到就定位,服務人員是One by one 的跟每個來搭船的客人叮嚀指引,而從一進入演出空間,看到的是天花板貼著瀟灑的水墨,彷彿光在水面上的折射,搭配著音樂的潺潺流水以及蟲鳴鳥叫聲,那裡就是河岸邊沒錯!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觀眾迴響──林盈璋



 文/林盈璋(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

小時候,從守著戲棚下看著布袋戲、歌仔戲到後來在家裡看電視,也從看電視、電影,直到劇院看舞台劇、傳統劇或京戲,對戲曲也從排斥,到接受;但是,看戲畢竟是看戲,永遠都是當觀眾,直到去年參加【水面上水面下劇場】張嘉容導演第一部紀實互動劇場《你可以愛我嗎?》的作品,我才真正體驗到甚麼叫做「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寫實。在戲劇中,觀眾不再只是觀眾,而是可以走上舞台,與演員一起分享生命的故事。而《桃花與渡伯》這齣戲不只是充分呈現南管樂師的生命故事,更是讓觀眾在樂師的故事分享,及南管樂曲的牽動,透過【水面】的震盪而讓自己潛意識的聲音,浮上意識層面,並經由在四句偈的能量而獲得心靈的洗禮。看完一齣戲,猶如搭上了生命方舟,被渡到苦海的彼岸,心靈一陣舒坦。

藝評台劇評:南管與現代初遇渡口《桃花與渡伯》──蔡明璇

原文刊載於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5221

演出:江之翠劇場、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時間:2013/01/05 14:30
地點:江之翠劇場

文/蔡明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傳播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與舞蹈所博士)


去年三月,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在華山文創園區的帳篷劇場,演出多媒體紀實互動作品《你可以愛我嗎》。2013年初,第二號紀實互動作品 《桃花與渡伯》,進一步跟南管團體江之翠劇場共同演出。初聞這個合作計畫,心理不免浮上許多問號。傳統梨園戲如何跟現代劇場藝術做結合?精緻的梨園戲,又如何跟普羅大眾產生互動?

藝評台劇評:當南管開始搖櫓擺渡《桃花與渡伯》──紀慧玲

原文刊載於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5230

演出:江之翠劇場、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時間:2013/01/05 19:30
地點:江之翠劇場

文/紀慧玲(資深媒體記者/劇評人,曾任台新藝術獎評審委員)


(劇照攝影/蟬翮影創工廠‧黃謙賢)

《桃花過渡》為台灣民間相熟的歌舞小戲,或為相褒,或為歌調,車鼓、歌仔、三腳採茶都普見。泉州梨園戲也保留小梨園折子戲,而據研究,皆源起潮汕一帶《蘇六娘》本戲。梨園戲《桃花搭渡》不曾見於台灣公演舞台,江之翠劇場日前搬演《桃花與渡伯》,將此歌舞小戲翻轉為一場邀請觀眾與演出人員共渡的搖櫓之旅,劇場空間幻作河面、渡口、江流,渡伯是引渡人也是說書人,演員說著一則一則生命渡口的停頓或出發,觀眾也被邀請寫下批信,寄予漫漶光影裡某位被喚醒的愛的對象。明明白白是一場心靈之旅,因為切入音樂、樂器、肢體、曲詞的玩耍,大有拆解經典的解構趣味,靈性療癒的強迫指涉隱褪退讓,劇場的遊戲性浮出水面,一干旅人居然也就安於擺渡,安於同船共渡。

中國時報報導:看戲像遊戲 《桃花與渡伯》邀你擺渡


2013-01-05 01:43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舊戲新編
 ▲江之翠劇場新作《桃花與渡伯》,融合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帶來新面貌。(江之翠劇場提供/陳逸駿攝)
舊戲新編  ▲江之翠劇場新作《桃花與渡伯》,融合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帶來新面貌。(江之翠劇場提供/陳逸駿攝)

以南管音樂、梨園戲演出聞名的江之翠劇場成軍邁入廿年,今年推出新作《桃花與渡伯》,以傳統梨園戲《桃花搭渡》為故事骨幹,融入團員的生命經歷,藉著劇中擺渡的川流意象,映照人生如川流不停向前的樣貌。

 演出中,觀眾將被要求脫去鞋襪,一入場就化身船客,一同搭上主角桃花與渡伯的小舟,共同參與這場擺渡經歷。

 《桃花搭渡》是傳統戲曲中常見的劇目,除了梨園戲,歌仔戲也經常搬演。故事內容很簡單,講述婢女桃花替小姐送信,在小舟上與掌舵渡伯聊天、說唱的愉快過程。通篇唱段輕快、清新,渡伯的唱演帶有詼諧趣味,加上掌舵、船身搖晃等身段腳步表現,可聽又可看。

 經過改編的《桃花與渡伯》,由現代劇場導演張嘉容編導,保留原有的故事樣貌,延伸虛構了船上的對話內容、行經的碼頭與渡口場景。透過渡伯和桃花的引領,觀眾將聽見、看見十個碼頭所發生的十段故事,故事飽含百樣世情,有失親的遺憾、陌生人適時的支援溫暖、情感的糾結執著等。

 張嘉容說,這個作品是梨園戲現代化的嘗試,精神底蘊遵循傳統,但內容與現代人的生命經驗有關,「希望能改掉許多觀眾懼怕傳統樂曲演出、覺得聽不懂南管的想法。」演出中也設計許多與觀眾互動的橋段,除了「船客」身份的扮演,在搭船擺渡過程中,桃花也會邀請大家一同唱和、聊天,最後請大家提筆寫信給最想說話、最親愛或最感謝的人,讓看戲也像是遊戲。

 《桃花與渡伯》於一月五日、六日,十二、十三日在板橋江之翠劇場演出。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演出資訊

【桃花與渡伯】

江之翠劇場年度公演‧張嘉容紀實互動劇場第二號

江之翠劇場與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共同製作


演出時間:
2013年1月5日 PM2:30、PM7:30
2013年1月6日 PM2:30、PM7:30
2013年1月12日PM7:30
2013年1月13日PM2:30、PM7:30

演出地點:江之翠劇場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486號6樓之2(捷運江子翠站5號出口)

演出票價:600元/張。憑學生證可享8折優惠,憑兩廳院之友可享9折優惠。
購票方式: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goo.gl/9atma
每場僅限40人入場,座席有限,驚喜無限。

※※※※※※

將老故事以現代眼光新解讀,
前衛小劇場呈現傳統大南管
看梨園戲的優雅身段,如何帶動全場觀眾動感狂舞
聽南管悠揚演奏,如何讓觀眾宛如置身電音Party
最後共同經歷一場集體的身心靈淨化儀式
古與今的交集,現代與後現代的對話,
解構與再解構,一場無法定義的未來戲劇

你走進劇場,就成了一位搭船渡河送信的旅人。船上有風趣的渡伯、俏皮的桃花,還有許多位懷抱生命故事的船伕,他們將傳授你與河海江流相處的韻律:「一切有時」,領你踏上一趟身心靈的旅程。抵達之後,你將進行一場能量的淨化,最終療癒自我,獲得再出發的力量。《桃花與渡伯》中,觀眾即是旅人,渡的是江、是河,也是生命的遺憾和感謝。

江之翠劇場邀請張嘉容編導新作,以傳統梨園戲《桃花搭渡》文本為靈感編創劇本,穿插南管樂師和梨園戲演員的生命故事,設計觀眾現場互動,成為「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文學劇本、觀眾互動參與,帶給觀眾全然一新的戲劇體驗。每位觀眾都將成為這齣戲裏的一部分,共同演出。

演員/樂師│魏美慧、施芸仙、徐智城、廖于濘、陳芷芸、陳家琦、劉宛頤、葉冠廷、董旭芳、賴虹綾、賴文琦、葉依婷、陳怡璉、李傑毅
製作人│周逸昌
編導演│張嘉容
舞台設計│房國彥
服裝設計│賴宣吾
音樂設計│陳世興
燈光設計│王天宏

※※※※※※

歡迎來看戲的朋友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進場,脫掉你的鞋子,卸下你的心防,和我們一起在流動的河道裡擺盪。在這場演出裡,你不只是個看戲的人,也是「桃花與渡伯 紀實互動劇場」中不可或缺的獨特角色。

「桃花與渡伯」敬請期待!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排練心得 ─ 陳逸駿

撰文/陳逸駿(佛光大學藝術系碩士,水面上與水面下影像助理)


這幾年一直搭捷運,懷念以前搭公車看風景的日子,這三個月則進一步有機會體會搭船的感覺。在江之翠排練場看排練,觀眾化身船客擠在十艘船上,船長說故事為船客解悶,在船上我完全進入放鬆的境界,而在江面上,

「忽聞水上南管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唱者誰,移船相近邀相見。」

桃花出現了!

「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鏦鏦彈起,
桃花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十艘船隨著桃花的船航行,每一會兒就有一位船長說起他的故事,如此聽了數個故事,有時腦袋都是桃花的樂音撩繞,難以專心聽船長說故事呢。

看這戲像那個古人尋找桃花源般的感覺,而很巧地這部戲的名稱叫桃花與渡伯,也許我真的找到了桃花源就能遇到我的桃花囉?

※※※※※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購票方式: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goo.gl/9atma
江之翠劇場年度新作‧張嘉容的紀實互動作品第二號
江之翠劇場.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共同製作

演出時間:
2013/01/05 PM2:30、PM7:30
2013/01/06 PM2:30、PM7:30
2013/01/12 PM7:30
2013/01/13 PM2:30、PM7:30

演出地點/地址:
江之翠劇場(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486號6樓之2,近江子翠捷運站5號出口)
江之翠劇場電話: (02)2253-9712 手機:0910-910-263

更多資訊→ 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

《新桃花搭渡》 南管與心理劇的第一次接觸/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採訪、攝影/特約作家賈亦珍】
  

       當南管與心理劇碰撞時,是什麼樣子?以南管音樂及戲劇演出為主的江之翠劇場演員會告訴你,一開始好可怕、好害羞,接著好刺激、好好玩,最後他們就這樣每個人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貢獻出來,發展成一齣以南管音樂為主調、以心理劇為呈現、以及以這些南管人的南管生命故事為血肉的《新桃花搭渡》。

         促成這樣的跨界結合的是《水面上水面下劇團》的導演張嘉容,她應江之翠劇場之邀來導這齣戲,只是江之翠的演員大概沒想到,為了演這齣戲,自己竟然會說出那麼多的秘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