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先讓自己開心
母親節快到了,有許多媽媽為了讓孩子更好而努力著,但是要怎麼努力,才能夠解決自己和伴侶在教養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幫助彼此身心放鬆、開心生活呢?在此分享兩位辛苦的媽媽的努力和改變。課程在實康復健科診所進行,主題是透過各種戲劇技巧,練習正向態度和管理壓力的方法。
首先,我運用合作肢體放鬆和自由聯想的劇場身音即興,讓大家放鬆、熟悉、彼此信任。雅菁(化名)此時敞開心扉,對大家訴說她的故事:她不孕多年,打了一百多針試管才受孕成功,懷孕31周時卻發現得了盲腸炎,必須動手術。為了怕傷到孩子,術後並沒有打止痛針,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忍痛到自然生產。孩子上幼稚園時卻發現發展遲緩,她十分自責。雅菁來上課是希望帶給家人正面的力量:「因為我老公壓力也很大,我有比較正面的心態,一定可以給家裡正面的影響力。」這門課是有作業的。這次的作業是:「每天給自己一句讚美自己的好話。」
第二堂課,我問大家交作業的壓力指數有多高?毫無壓力就趴在地上,高達一百就站直,手往上伸。一位學員國芳(化名)卻說她並不值得讚美,也掙扎是否還要繼續來上課。她來上課是因為一起來的先生希望兩人能夠有一小段純粹放鬆的空檔,不要每天困在家裡照顧孩子,但國芳心思一直還是在孩子身上。國芳說了她的故事:她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已經在工作,小兒子是收養的,八歲時卻被被診斷得了罕見疾病,三個月後失明,半年後變成植物人。夫妻倆面對摯愛的孩子還這麼小,生命卻被強迫逐漸退場,只能強忍悲傷地陪伴和撫慰。他們全天候照顧孩子,不願送到長照機構,因為不相信別人會像他們一樣好好照顧孩子。他們的處境令團體淚流滿面,也對這對夫妻心生敬意。我邀請大家起身擁抱彼此,隨著身體在空間中走動、碰觸、擁抱,以及無言的眼淚,悲傷釋放了,笑聲和幽默出現了。打氣加油後,我引導用雕塑畫面,讓大家表達內心。國芳夫妻那一組幽默地演了一個無法翻身的烏龜,說這就是他們的處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