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2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2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聯合報系新聞udn tv【藝想世界】:2013.10.03張嘉容的療癒糸互動劇場-泛自閉症糸列

影片出處:聯合報系新聞  udn tv【藝想世界】的報導 http://goo.gl/HzCBPg

    2012年的 《你可以愛我嗎? 》說的是泛自閉症家族的故事,他們所呈現的是台灣這塊土地所發生的真實人生,是「愛」默默滾動了所有的一切。

     這齣戲傳達了教育體制、夫妻家族關係、醫病關係的一個小片段,但恰恰是我們社會的縮影....

什麼樣的工作坊,能獲得各界名人、專家、學員,一致好評推薦?




在我忙碌的工作行程中,這是一場一定要騰出時間參與的夏季工作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第一次完整看到耳聞已久的戲劇治療,讓這些父母形成相互激勵打氣的團體。— 誠品基金會執行長 曾乾瑜

以戲劇呈現衝突事件,讓家屬的身心靈都得到療癒和撫慰。— 親職花路米廣播節目主持人 人氣板主 花媽卓惠珠

我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視野,原來我的生命可以有更多的可能。這一切,最大的受益者是我自己。— 學員 Irene

透過這次工作坊,我更清楚看見內在那個渴望被瞭解的小孩。 — 學員 Dina

孩子要走得更順,父母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工作坊伙伴們相互回饋產生的能量,就是讓我們更強壯的力量。— 學員 Sophia

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夏季班招生中!




你想透過肢體舒展,來釋放情緒與壓力嗎?
你想透過感覺統合,打開感官放鬆身體嗎?
你想透過戲劇遊戲,來提升溝通的技能嗎?

你想透過故事分享,來找回失落的親情嗎?
你想透過角色扮演,舞動創意表現自我嗎?
如果這是你想要的,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內心的「潘朵拉寶盒」,
互訴心中的憂慮與黑暗,送給彼此愛與光亮!

主辦單位: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101年度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
課程講師:張嘉容(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
招生對象:泛自閉症家屬、社工、教師、助人工作者,及對戲劇、心理、特教等領域有興趣的社會大眾。

上課日期:101年7/21、7/28、8/4、8/11、8/18、8/25、9/1、9/8、9/15 (六)下午13: 00 - 17: 00。共8堂課,每堂4小時。(8/4因故無法舉行課程,休課一週,並於9/15加開一堂)
上課地點:采風樂坊(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01號B1)
招收人數:20-25人。

費用:1000元/堂(兩人同行每人900元/堂、*舊生600元/堂,折扣恕不並用)以報名全程者為優先,如有特殊需求請洽劇團。

報名方式:請至 http://goo.gl/80JZv 填寫報名表,並請於填表後3日內匯款至以下帳號。
銀行:台新銀行新店分行 (812)
戶名:水面上與水面下張嘉容
帳號:2074-01-0000336-7
劇團確認您的匯款資料無誤後,會發出報名確認函,收到報名確認函方完成報名手續。

截止日期:開課前一週(7/14)前,或額滿為止。

*舊生定義為曾全程參加以下任一工作坊者: 2012「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2012「你可以愛我嗎?戲劇故事工作坊」、2011亞斯伯格戲劇故事工作坊。

更多訊息:
工作坊 FB 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2261335886782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專屬部落格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com/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DDTheatre
02-22186831 / labelledormeuse@gmail.com

寫在工作坊夏季班前/張嘉容導演




文/張嘉容

7月21日~9月8日每周六,我會繼續開辦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的夏季班。

附上春季班最後一堂課5/22的照片紀錄。相簿中傳達出來的,大家在笑淚中進行的「戲劇遊戲」、「故事分享」、「提升溝通技能」、「 自我覺察」、 「找回親情的故事」、「了解自閉與泛自閉症」.......等等,還不只是這個工作坊想做的。我們想做的,比這多得更多。

我想要邀請所有看見這則貼文的你,你的朋友,一起透過遊戲、故事和戲劇,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和樂趣。認識更多的泛自閉症家庭、各種充滿熱情理想的助人者,一起向一個多元友善、共存共榮,充滿理解與接納的社會,互相靠近。

我想要邀請你一起改變,改變生活的視野和想法,改變僵硬的身體和心靈,走出習慣的舒適圈,去看見和了解一些,你原本也許很熟悉,或是原本在你生活圈之外的,一些溫柔又堅強的真實靈魂。

邀請你加入,並且,請幫忙轉貼、轉寄所有我們的訊息,讓更多有可能參與的人知道消息來參加。那麼,改變就開始發生了,一個有你參與的改變。就先從這篇文開始吧!

更多夏季班訊息:
工作坊 FB 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2261335886782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專屬部落格 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com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DDTheatre
02-22186831 / labelledormeuse@gmail.com

暫停一下:記5/29戲劇故事工作坊/學員靜芳

撰文/學員 靜芳

從華山演出後一直沒空参與工作坊的我終於搭到加課這班車,一陣子沒上課進門的剎那竟害羞了起來,喂!別鬧了上課吧!

每日和時間賽跑的我突然覺得到了另一世界,好像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肉眼看不到的那空間,在這裡一切的匆忙都暫時停止了。

魔法空間給我看看自己的時間,聽著老師溫柔的導引,我們一起經歷了一顆受傷的心的旅程,或對話或抽離或痛哭最後化為天使的擁抱,我們抱了許久直到能量傳到每個人心中。


在集體回顧生命後,還是得有獨行的時刻,老師要我演出前一晚雨夜裡獨自騎車帶孩子回家的歷程。

張嘉容導演課程紀錄0528─撰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天使宅急便基隆工作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來參加5/22的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在自己的臉書上寫下了這段感想~ (原文轉載自 http://goo.gl/DJlNT )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人生的精采演出

水面上與水面下:讓身體當家作主
我很清楚認知在自我當中,長期屬於強項,常壓倒性地引領著情緒與身體往某個方向前去。過往,身體語言與肢體動作往往被我封存許久,無聲無息。

5月22日,在吉林路上的采風樂坊,首次接觸張嘉容導演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參與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瞬時,自我的習慣開始被顛覆。認知退場,身體粉墨登場,自我將由身體發聲。經驗略顯陌生,但我想,身體、認知與情緒的默契搭配,將在「水面上與水面下」的淬鍊中,有著全新的自我體驗。

退去框架:讓角色歸零
心,在「水面上與水面下」浮浮沉沉。我知道,自己的第一道功課,在於如何自在地退去原先助人工作者的專業角色框架。以歸零的態度,讓自己如海綿般,飽滿地學習這一段由身體引導的特別經驗。

感恩,嘉容導演的引導,及工作坊伙伴所營造的信任氛圍,很自然地讓這框架,瞬時地在自己身上漸漸移除,雖然肢體的僵硬仍然習慣性地存在。但,心已釋放。

身體對話:關係連結
原來,身體可以有這麼多的聲音,想說。新鮮地翻轉,試著運用身體語言來進行關係的連結。改由肢體帶動認知,肢體引導情緒察覺。對我,這是一次難得讓自己的身體向自我對話。

這對話,讓自己的思緒如同剝洋蔥般慢慢澄清、明淨。同時在觀照自己與覺察自己的當下,同時調整與周遭他人的關係,思考各種連結的可能性。

2012泛自閉症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招生!

為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互動分享,讓工作坊效益達到最大,劇團決定擴大招生,延後一週開課!

確定的開課日期為4/24, 5/1, 5/8, 5/15, 5/22,每週二1200-1600。接受逐堂報名。歡迎大家轉錄分享!


04/24工作坊心得—盈璋、育凌

這是我們的兩位學員在4/24工作坊後寫下的感想。他們一男、一女;一位是上期學員,一位才剛剛參與;他們都有一個特別的孩子,還有一個特別的母親;他們都很認真地面對自己,也面對生命。一起來看看他們怎麼說吧!
(註:還不知道4/24上課發生什麼事的人,建議先閱讀這篇工作坊紀實喔~)

上期學員、種子演員盈璋:
今天是第二期工作坊的第一天,嘉容導演巧妙的運用我的故事做引導,本想針對我個人,釋放我心中的壓力,疏通我內在的心結,但卻奇妙地牽動了其他伙伴心中隱藏的議題,在嘉容技巧性地運用完形治療的雙椅法,且透過戲劇性角色扮演,竟然融合場域能量,把個人議題變成眾人的議題,把對個人的治療,形成對所有伙伴的治療,使得所有伙伴在活動中都獲得心靈上的撫慰,讓每個伙伴都沈浸在愛的氛圍裡~那份感覺,那份顫動,是愛的感動,是所有伙伴真誠投入,用心打開自己的成果。

這也讓我體會到,眾生的深沈內在其實是互相連結的,參加工作坊最大的意義與收穫,就是透過所有伙伴真誠的付出所產生的動力,來觀照自己,清除自己內在隱藏的障礙,讓自己重新再看到那些早已被遺忘,但卻不斷影響我們生活的障礙。我在這裡被感動,也被治療,感謝所有這次參加工作坊的伙伴。謝謝你們~

04/24工作坊紀實—至少我還能夠珍視這傷痛

撰文/詩琪(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行政)

2012第二期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開課了!本期成員多是上期學員,幾張新面孔則在這熟悉自在的氛圍中,增添了幾分不一樣的火花。

課程前半的暖身活動,除了嘉容導演的動作引導外,導演也邀請兩位身懷絕技的上期種子演員—Lidia(專職舞者)、小燕子(芳療師)加入帶領的行列。在這高度互動、所有人互相交流給予的空間中,「講師」和「學員」不再涇渭分明,而是能從彼此身上學習。小燕子不斷提醒大家「施力與受力者都要感到舒服」、「藉著身體自然的律動,讓細胞意識活化,激發創造力」。漸漸地,場內只剩Jimi老師靜心的吉他聲,以及大家均勻緩和的呼吸。隨後大家進行節奏練習,學著跟隨音樂控制自己的身體。在笑聲和掌聲之中,大家自我介紹,為本次課程拉開了序幕。

本次工作坊的主軸,是兩到三人的讀劇練習。導演首先以學員盈璋分享的母親故事作為教材,這段故事談到隔代教養、特殊兒照護、母子關係等議題,而在大家分組討論、輪流讀劇的過程中,竟意外勾起了另一位學員—育凌心中的某個畫面。

「這種情形在我們家也常發生,」育凌說,「我媽媽和盈璋的母親很像。」
「你可以形容一下你媽媽的樣子嗎?」嘉容導演問。

接著,在育凌以言語勾勒母親的樣貌和行為時,導演立刻指派另一位學員,下場飾演育凌口中的「媽媽」角色,和育凌一起演出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老師透過情境引導,讓大家快速融入,由孩子和母親的衝突,開始處理母親與自己的課題。導演詢問育凌會想要從媽媽的角度,對自己說些什麼。這一次,從育凌的回答中,我們都感覺到有些事情正在發酵。

導演引導著育凌一步一步說出對母親最真的想望,直到終於哽咽無以為繼,而身旁的人毫不吝嗇地獻上擁抱。這時,在場的所有人好像也都想起了自己原生家庭的什麼,紛紛陷入沈默,幸好左右的同伴總能伸過來一隻溫暖的手。頃刻,場中只有隱約的啜泣聲,以及滿滿的愛與能量流動。不知不覺,所有人都靠近了,大家輪流扮演母親和兒女的角色,一點一點地直視自己的傷口,並在支持與陪伴中得到撫慰。戲劇扮演的技巧竟能幫助人這樣直視自己的內在,心中深藏的結雖一時無解,卻也慢慢鬆動。

導演接著又帶領大家玩「好」和「不好」的遊戲,氣氛一下子就活絡起來。最後,大家牽起彼此的手,一人一句,在感謝和祝福中為今天的工作坊作結。

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我值得大家對我好。
我愛你們,也愛自己。
我越來越棒了。
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心情就煥然一新。
累了就休息,想動就動,我接受這樣的自己。
我希望我很快樂。
明天我會對自己更好。
明天我仍然會很高興我是我。

--

看完了工作坊報導,是否覺得意猶未盡?在課程結束後,本次兩位主要分享的學員—盈璋和育凌,各自寄給了劇團本週上課的心得。一起來看看他們怎麼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