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得迴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得迴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水面工作坊【遇見有力量的自己】課後分享:用戲劇幫助我們看清、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文:陳虹曲(行銷企劃)

A:(沉吟許久)…我最近擔心我的男朋友出軌了。
B:你怎麼知道?有證據嗎?
A:恩…有…
B:你們在一起多久了?
A:恩,差不多10年了
B:你怎麼知道他出軌?你有證據嗎?
A:恩…有…
B:那…那你現在要怎麼辦?
A:…我也還在想…
B:那你們有要繼續再一起嗎?他的態度是怎麼樣?
A:我…我不知道…

兩個人在一起,就像合資、共同合夥開一家公司,兩人各佔一半股權。如果今天對方有真想過、也真的決定要抽掉50%的資金不投資了,那我也要自己思考,或許我也可以找別人再合開另一家公司。那如果對方是有誠意想要繼續一起努力的話,目前我是也願意給彼此一些時間的。

這是在「遇見有力量的自己」工作坊中學員的即興表演,老實說,我以為或我認為每個在台上演出的演員,其實是在「演出」自己真實的故事與心情。那是在演、也不是在演,透過這種「遊戲般的演出」,可以讓自己放到戲劇的情況去練習、不怕受傷害,同時,也讓自己與別人,得以用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我覺得,戲劇療癒課程是很好的觀察力訓練。


另外讓我印象印象的是,由兩個人共同創造出來的打招呼姿勢:
兩人,一坐一站,兩手相互圍成一個圈。所以站立者須側身做較大的彎腰弧度,已能讓雙手可接觸到坐著的人,而坐著的人顯得較輕鬆,只需將兩手往上伸展即可碰觸到站立者的雙手,而合作完成此姿勢。

感想:這兩人合作出來的姿勢,如同兩人用雙手為成了一個圓圈,一站一坐,如同生活中與任何人的關係,在與他人共同組成的一個圓之中:有時我需伸展得較多、有時需出力得多,又或坐著的人也許看似輕鬆(而實際上呢?)

在不同的圓之中,我需付出的專長不同,有的多、有的少,然而這是在每個與不同人的組合中,兩人所共同協力創造出來的圓,多與少並不代表優劣或好壞,只是讓每個人在不同情境中展現、表現出不同的自己。而圓也可能互有消長,例如:親子關係中,子女的成長與父母親的衰老,站與坐的角色或許在歲月流轉中緩慢的改變或對調,但雙手共同圈出的仍舊是一個圓。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更多其他的不同的關係。



水面工作坊【遇見有力量的自己】課後分享(二) 文:Jenny(精神科護理師)

社會太多框架跟規範、從法律條文的規定、或是無形的自我道德或自我設限,這些的規則讓事情可以被控制的範圍內進行著。而不在被允許的範圍裡,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被告誡不要讓它出現,因為那會破壞了和氣、造成紛擾。而這樣的框框,大至社會,小至拉回自己的身上,都有理可證。

記得工作坊在做情緒表達時,有個人她在表現開心、難過、憤怒時,都是內斂且壓抑、同一號的表情,直到她跟我們說:「我表演結束了,這就是我的感覺」當下才回神:喔...就這樣了?

等到活動分享時,他說:「因為從小家裡空間很小,家人們都一起生活沒有什麼個人空間,所以有情緒時也要收好,因為那會影響,漸漸的我變得不太有感覺,大家都說我安靜乖巧。」心想,在這樣狀況下,讓自己不去感受,然後壓抑和妥協是必要的,因為感覺會讓人感到痛苦。但沒了感覺,我們還在嗎? 日復一日的過著生活,然後呢?

為了表現得符合像個大人,可以迎合社會期待,因此我們也常讓感覺pass 過去,拒絕去感受、忽略,或是假裝那不是我們的感覺,所以壓抑、所以推開,久了久之,我們也看不清楚哪個是偽裝、那個是真實的自己,但總是有股想壓力在叫囂著要求釋放。這次工作坊是「遇見有力量的自己」,透過情緒表達的遊戲,反而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們冒險,這空間屬於演戲,不牴觸現實生活裡那麼多規矩,我們允許真實的情緒自由流動,讓很多陌生的情緒接二連三地浮現,要說我找到什麼力量? 我形容那是找到內心那個迷失的小孩,我找到一股勇氣用自己的樣子在感受世界,那是踏實的感覺!
(圖:學員在課程後進行情緒書寫)

水面工作坊【遇見有力量的自己】課後分享(一)   文:Jenny(精神科護理師)

文:Jenny(精神科護理師)
什麼是戲劇工作坊最近頻繁出現心情很空洞的感覺,明明笑的開心,卻感覺不是真實的,明明生氣受委屈了,卻想著快點雲淡風輕,心想:真經過這一天工作坊就能找到力量嗎

活動剛開始的氣氛有疏離,大家就地而坐圍個圈,先是簡單的自我介紹,紛擾的思緒先讓我們從閉目靜心開始,老師輕聲細語的引導大家去感受呼吸、練習專注當下,讓心緩緩地靜下來了,時間很快地過了50分鐘,接著舒展筋骨,透過肢體的延展,我們開始認識自己身體,也倆倆分組讓大家激盪人與人可以怎樣打招呼,除了平行或是以相同的部位例如手握手、互碰臉頰等,還可以怎樣打破框架,也因為這樣的討論,氣氛熱絡了,有人彎腰、有人趴坐,漸漸的大家開始擺出更多姿勢,才發現到自己身體可以這樣柔軟!每個活動後會有個小討論,討論活動當中最有印象跟感覺的動作,再進行分享。明明相同的姿勢,每個人感受不盡相同,其中有個動作:有個人坐著手伸高,另一個人站著但側彎腰,彼此雙手牽起,身體的線條行成一個圓,相同姿勢大家感受到不一樣,有人想到親子間關係,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等我們漸漸長大變由我們照顧父母,也有人想到情人間彼此付出的相對關係。

遇見家庭中的自己-2014年第二期心得分享


 (學員相互交流故事,分享觀點。)

第二期的課程也圓滿順利的結束了,本期課程中,有新同學,也有老朋友,新的故事,延續的故事,未完待續的故事,都在課堂裡持續的發生。

我們看到了一幕幕的人生過往,也看到一次次不同的抉擇,在故事情境的述說與扮演中,縱使無法讓過去重來,卻可以掌握現在,改變情節和結局,用彈性,開闊的視野與胸襟,去觀看前方的各色風景。

有同學說,很開心可以透過每一個同學來看見自己,展開自己的歷程。也有同學分享,他們慢慢從生活中,得到了不一樣的啟發與想法。

小編蒐集了在課間或是課後,同學回饋給我們的心得,謝謝大家願意和我們一起分享,在此,也邀請大家一同細細品味:


迷失的內在孩子  文/小書

像這樣在團體分享自己的故事,並不是第一回了,但如此自由舒適的感覺卻是第一次感覺到。

第一次上課聽到很多故事,在還搞不清楚上課情況的我靜靜的聽著,藉由被提問開始思考關於故事裡的「情緒」,區別情緒,這對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在每位身上都看到了一部份的自己,這二個半小時的時間像是在照一面神奇的鏡子,可以照出每一面不同的自己,因為這些故事引起了共嗚,每位言語的丟接更在心裡激盪出不同火花。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沒有孩子,有些故事是關於自己的孩子,有些故事是回想孩童的回憶,不論年紀、出生地、生長環境,在這二個半小時裡,我感覺到原來不只有我有個迷失的內在孩子,也不只有我在往認識自己這條路上走著。

在還沒來到工作坊前,朋友們認為我是沒事想太多的人,什麼「認識自己、找回自己」這種事根本不用多想,所以我一直以為只有我是例外的,來到工作坊才發現,這條路上我並不孤單。


文/仙仙

那天去水面上下劇團上課,老師要學員們按摩「憤怒」的穴道,並要學員們對著空氣怒吼,說出心裡不滿的話。(這彷彿是伏筆,讓後面的情緒出來......)

在分享生命小故事時,我原本要說從我小時候到長大離家念書,結婚離婚...人生階段中,我和爸媽親密→疏離→親近→擁抱的故事,但不知不覺又講到外遇這件事,但我發現我已經把外遇事件講得片片段段,我遺忘了很多,我不再抽抽噎噎的像個小可憐。

我說:「我發現我跟他是很不一樣的人,我們來自不一樣的家庭,我們家是全家人到齊才吃飯,他們是隨興開飯。我們家出門總會報平安,他們則隨緣...我發現我們是如此不一樣!!」

「每年過年總是妯娌間的明爭暗鬥,我從沒得過大嫂的好臉色,我總是緊張得從除夕便秘到回娘家才紓解!」

「我覺得我在婚姻中,好憋喔!」說完這句話,原本我做得直挺挺的,突然間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整個人癱軟,旁邊同學抱了我一下,我微笑,因為我感覺釋放了....

「其實我並不恨我前夫,因為畢竟他也對我好過,但我恨他大哥,因為他在一開始知道前夫外遇時,他建議先離婚,保護好那位女生(也保護他們公務員身份),我好恨他!!,我恨他給這樣的建議,讓前夫像吃了定心丸一樣,鐵了心就是要簽字了!讓我沒機會努力與溝通,我們就離婚了」

「前夫在我產假期間嫌我又胖又壯,讓我超難過的!我發誓我一定要變漂亮,我值得好好被愛被對待!失去我是他沒福氣!!」

我說著,沒有淚,只感覺輕鬆,我說出來了,這段失婚心理重建道路,慢慢的,平坦了......

文/麗雲

許多年了…心的牢籠裡,封閉著灰黯酸楚的一個我!

從學員們,生命故事的分享裡,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在,原來……我的生命裡,有著太多太多的擔心和恐懼。

生命的抒寫與說演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和學員角色的陪伴,我領悟到,擔心與恐懼的背後是…我不認識自己,也不愛自己!

課堂中,老師引導我,用不同的角度和面相,重新去面對與祝福!過往生命故事裡當下的自己,不斷不斷的過程…我發現了自己!

也更認識了自己!現在心封閉的牢籠消失了,灰暗酸楚已釋放!

心寬闊了!平靜了!    


文/Angel

就在剛剛,在同事看的一部電視劇裡我感覺到了一個養子不被家族裡的母親認同的悲傷,突然,我明白了,為什麼家族的人對於 ”楊皮陳骨” 如此耿耿於懷?

爺爺是不被認同的養子,身為他的子孫的我們也承受了這樣深層的悲傷。

這個明白讓我那不明所以的疏離飄流感突然有了 ”定” 下來了感覺……我 ”看見”並且能夠”同理”  那 “楊皮陳骨”的這個”悲傷”。我可以 ”坦然”面對這樣的疏離感了。心裡的大石頭被鬆動了……在這之前,我一直有著自己”很不應該”的罪惡感。(其實我自己並不認同 楊皮陳骨 這個說法,每每反應在跟劇團同學的對話裡我總會忘記到底是”陳皮楊骨”,還是 ”楊皮陳骨”?反而是同學們都比我自己記的還清楚 )

我的家族身世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所謂的世俗身分真的如夢幻泡影一般,以前不明白受疏離所苦,今晚明白了,將以 疏離 為樂(自由)。

一切身份,如露亦如電……

這是我在水面”遇見家庭中的自己”工作坊裡進而與自己  一步一步相遇的故事…

姑且讓它成為我在工作坊裡的收穫,心得與感恩吧!感謝過程裡每一位真心聆聽與一起工作的美麗靈魂們,感恩與妳們的美好相遇~


與擔心相遇  文/靜芳

最近的課中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看到擔心這課題彼此都不陌生,我想到我爸爸是個讓我自由做選擇又同時不斷表達擔心的人,這樣的不放心,讓我的自信受挫,好像說:你不行不夠好,也會有點罪惡感"怎麼讓爸爸擔心呢?"

這幾年,生活不順時總會想到已過世的父親如果看到我這樣一定會擔心難過,反而更陷入自責的罪惡感,我想這不是爸爸想要給我的愛。

我在心裡跟爸爸說,請不要再擔心我,請相信我可以做的到,我就能帶著你的祝福和信心跨出每一步。

今天在課堂中聽到一位學員對家人的擔心,擔心家人不能承受實話與真相而煎熬於該不該表達,我突然想到與爸爸的這一段:擔心是會讓被擔心的人沒自信的,就是不相信對方可以做到所以自己去擔了起來。

我體會到用信任慈悲代替擔心,人才會真的成長然後對自己有自信,我感謝爸爸給我的祝福。



(肢體伸展舒壓,故事說演與情境模擬。)



~遇見家庭中的自己-抒寫表演工作坊~

第三期開課時間:
2014年06/03、06/10、06/17、06/24
課程資訊:


歡迎舊雨新知一同前來樂活肢體,說演故事!





導演紀事──自閉症類障礙者擴大性溝通治療ECTA工作坊- 活動心得


 
           圖片來源:宇寧身心診所 臉書粉絲團
自閉症類障礙者擴大性溝通治療 (ECTA) 工作坊初階課程 
活動日期:102年10月26日(星期六)~ 102年10月27日(星期日)
活動地點:國立台北大學建國校區社會科學館階梯教室
報名網址:http://goo.gl/CEQek6
主辦單位:宇寧身心診所

「天使宅急便」8/3 水面vs基隆伊甸基金會

「天使宅急便」8/3 水面vs基隆伊甸基金會


針對主題族群,發展深入的系列課程,
以戲劇故事彼此療遇,凝聚互相支持的團體力量


我們都會因心中這道彩虹,閃亮著光芒

我們都會因心中這道彩虹,閃亮著光芒

8/3
來到了基隆伊甸基金會,
展開一連串的戲劇團體課程~
一開始,老師請每個人用物件形容自己,再透過大家的討論與回饋,進而有了新的視野。

“我就像這太陽一樣,給人很開朗的感覺;但太陽翻過來就像一把傘,我其實是藏在傘下的影子。”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0721

~轉載於中間劇場的微博~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
"Seeing each other " media interactive theater 

一場看見兩岸自閉症家庭處境的影像劇場創作
A media theatre focuses on the situation of autistic families

轉自中間劇場微博圖片

<看見你看見我>纪實影像互動劇場第五天,"無論我是什麼樣子,愛我本来的樣子、而不是你期望的的樣子。"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0720

~轉載於中間劇場的微博~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
"Seeing each other " media interactive theater 


一場看見兩岸自閉症家庭處境的影像劇場創作
A media theatre focuses on the situation of autistic families




轉自中間劇場微博圖片


<看見你看見我>纪實互動影像劇場已經進行到第四天了。照片中大家正在進行折纸的練習。"為什麼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生活呢?""原来這就是你想要的樣子啊,來,我接受你。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鄭冬梅董事長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
"Seeing each other " media interactive theater 


一場看見兩岸自閉症家庭處境的影像劇場創作
A media theatre focuses on the situation of autistic families





這是劇場第一日,中間劇場的董事長鄭冬梅給劇場的打氣~

資源給到年輕人就生出了更多的創意、更多的資源,以公益心,吸引公益的人,成就公益的事。- <看見你看見我>紀實互動影像劇場,關注兩岸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生活處境與社會處境。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0717-18

~轉載於嘉容導演的微博~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
"Seeing each other " media interactive theater 


一場看見兩岸自閉症家庭處境的影像劇場創作
A media theatre focuses on the situation of autistic families



在劇場中我們看見了彼此,也漸漸讀到彼此的心…….
請看嘉容導演在微博的分享...

運用戲劇呈現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法

紀錄:楊靜芳、水面上下

楔子
這一系列的工作坊,是由語言治療師張擇祥和水面劇場、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共同主辦的活動。標題為

 活動簡介: 職業倦怠、不再滿心愉快地迎接每一位進治療室的客人、肩頸痠痛、對很多事提不起興趣 等等,是上班族阿祥去年的治療師人生。幸好遇見了水面劇場,在工作坊裡的肢體活動、故事說演中等等活動中,釋放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壓力,也逐漸找回對語言治療的熱情。
今天,與朋友們分享這個主題-[當語言治療師 遇見 戲劇工作坊]!先讓自己快樂,才能把溫暖傳遞給我們治療室中的每個人(包括家屬) ^____^


老師開場,說明這個活動很特殊,因為發起人擇祥有他的理想和目標,所以只開放給限定的成員。今天我們上課的方式,因此就比較特別,讓我們從成員自身的需求開始,來找找看今天可以怎麼工作。


2013高雄醫學大學:劇場與心靈療遇活動 學員心得迴響

2013.05.28感謝高醫心理系莊勝發博士慧眼邀請,將戲劇作為正向心理學的行為方法之一,介紹給高醫的師生們~
赤子之心童年再現 正向心理學與劇場療遇

張老師有很有結構性,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我更能自在的表達,自我探索以及探索環境.例如:模仿.我覺得這個部份很適合特殊兒童這個部份很適合特殊兒童,不論是自閉特質的小朋友在教導眼神上的注視,還是ADHD在學習注意力集中以及衝動控制上,都很有幫助.

 後面的社會情境演練,張老師用的方法是讓成員立即自發性的回應,一方面可以在高壓的狀況下,降低形象整飾的防衛,自我覺察自己的社交互動模式,例如:我是不是要做得符合社會期待等等,直接的表達真實的自我,也透過成員的鼓勵,可以經驗到說表現自己是不用害怕被評價的,這是個安全的場合讓我可以認識深層自己.

我們認為張老師如果跟學術界合作的話,成果應該會很豐碩.可以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以藝術為媒介進行介入.想必在藝術治療推廣上應該很有幫助.

很喜歡張老師的特質,在口語表達上很溫和,且讓聽者不會感覺到壓迫感,好像在灌輸你甚麼觀念.情緒狀態也很沉穩,讓成員有種舒服,很放心的感覺.從老師的眼神中是可以看出老師有很深層的想法.活動時很外放,開心的情緒是以渲染的方式傳達給成員,讓成員也可體驗到這活動當中的愉悅.團體動力以及氣氛的敏感度很高,團體卡住時也會適時的自我表露,催化成員發想.許多特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水面劇場在白永恩基金會的"2013水母戲劇療癒計畫"課後迴響 2

文/病後人生-站式服務網  站長
(一位有中風爸爸、失明媽媽、氣切阿公的平凡人,成立病後人生網站,提供生病後的人們會想知道的補助資訊、醫病知識、心情故事,希望能讓少一點人經歷她曾有的徬徨與無助,但願人們的病後人生,能從容而美麗!)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的迴響之四

撰文 /蔡珮筠 整理/水面上下


故事媽媽蔡珮筠再一次給了我們一篇深刻的心得~

「這讓身體了解自己的感受外,還有了解當我們從旁觀者的感受與實際操作者的感受有何不同。用看的總覺得事情很簡單,自己下去後才會發現他的困難度。」

「從許願中她看見自己~想不出來,因為想做的事太多平時不太定目標,常想到什麼做什麼~有過動的元素,所以不能等非要衝個頭破血流才罷休!」



「一直覺得戲劇是件很棒也很有挑戰有說服力的事,尤其對當父母的來說覺得自己害羞內向又要給孩子好形象的更是該這麼做,因為當你肯面對自己,願意挑戰自己並做到時,對孩子又何嘗不是最棒的身教及說服力,而這當中又可找回自信及釋放壓力!」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的迴響之三

撰文/大玲 整理/水面上下




「給隊友加油需要用心聽,真誠的給他力量。」
「沒什麼大願望,小的卻不少(也是蠻幸福的)。」


今日主題:即興反映與創造力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們的迴響之二

撰文/蔡珮筠  整理/水面上下


圖為2012年遇見家庭中的自己工作坊之相片

上了戲劇課的的媽媽持續分享著課堂上的體會.......

「我們彼此很熟,但卻不見得那麼了解彼此大家的默契並沒很足夠...
要了解彼此的身體反應及默契培養,平時聚會時就要做老師帶給我們的練習。

「伸展身體讓身體帶著頭腦表演,而不是頭腦帶著身體動作...

我們太容易用腦袋處理事情而忘了身體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多讚美少批評"」

大豐國小戲劇課-故事媽媽們的迴響


整理/水面上下


參加戲劇課的故事媽媽,4/11下課後在自己的戲劇社團分享上課的體會,媽媽們你一句我一句嘰嘰喳喳的聊著,於是不斷有新的看見和體會

今天上了張嘉容導演的課實在很精彩.... 認識及放鬆自己的身體有助情感的表達 (蔡珮筠)                                                                                          
                                                                                                                                   
最有感覺的是互相信任那一堂課!當妳把身體倒下來的那一刻,其實就是對伙伴的信任,及對人生有更豁出去的勇氣 (羅慧文)                                                                                 

在對話中同時也幫課程做了精彩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