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楊靜芳、水面上下
楔子
活動簡介: 職業倦怠、不再滿心愉快地迎接每一位進治療室的客人、肩頸痠痛、對很多事提不起興趣 等等,是上班族阿祥去年的治療師人生。幸好遇見了水面劇場,在工作坊裡的肢體活動、故事說演中等等活動中,釋放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壓力,也逐漸找回對語言治療的熱情。
今天,與朋友們分享這個主題-[當語言治療師 遇見 戲劇工作坊]!先讓自己快樂,才能把溫暖傳遞給我們治療室中的每個人(包括家屬) ^____^
今天,與朋友們分享這個主題-[當語言治療師 遇見 戲劇工作坊]!先讓自己快樂,才能把溫暖傳遞給我們治療室中的每個人(包括家屬) ^____^
老師開場,說明這個活動很特殊,因為發起人擇祥有他的理想和目標,所以只開放給限定的成員。今天我們上課的方式,因此就比較特別,讓我們從成員自身的需求開始,來找找看今天可以怎麼工作。
一.經驗交流
請兩位新學員自我介紹
劉光展-在學校帶服務性的社團,約二十幾人多是泛自閉、過動或邊緣的孩子,透過帶孩子去一些機構例如去養老院等等,在服務的過程讓孩子有機會看到自己與他人,進而去思索自我價值、調整自我,他說自己算是個「助人者」。
另一位宋韋均目前在一個「老憨兒」的機構當替代役,就是一個服務中度以上的心智障礙成年人的機構-仁友愛心家園。他向我們介紹機構中的生活並不是那種悲情的需要大眾憐憫的生活,反而有著各種課程與活動的積極生活。為了扭轉一般人對心智障礙者生活的認知,他為園內即將舉辦的出遊拍了一支募款短片,用明亮的色調、歡樂的氛圍來替代悲情的訴願。
(光展一邊為身體不適的花媽做「大愛手」,其他人一邊繼續分享)
靜芳的經驗是在棄嬰之家裡看到人的求生本能,不論多小的嬰兒都會自己轉頭吸墊高的奶瓶,因為沒有足夠人手餵每一個嬰兒,要活下去就要自己努力,所以那裡的嬰兒很容易學會自己抱奶瓶。進而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是有能力拿奶瓶時還是要依賴媽媽餵,所以為對方做太多反而阻擋了自身生命力的展現,應學會適時放手,所有人都適用。
二.跳出依賴口語表達的模式-演出自己目前在工作上的問題
1.演出自己的問題
老師請大家分享目前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光展與韋均分享了一些想法,比較像是訴說理想,韋均想要打造一個無障礙的、身心障礙者可以自在生活的社區。
老師發給大家每人一張紙,請大家再重新思考一次,寫下兩個問題,然後用演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目前碰到的問題。
首先是光展做了旋轉,他遇到的問題是,特殊的孩子會做一些自我刺激的、反覆的動作,比如旋轉等等,他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時,他應該怎麼去跟他們工作。韋均用肢體來呈現身心障礙者四處摸索、被人帶領,但他掙脫以及往前探索又被人從後方拉回的情境。
擇祥演出的是工作的難題,當家長同時帶孩子做不同的治療,的確看的見孩子的進步,但有些治療是沒聽過或不熟悉的,那語言治療師該如何了解全貌以及清楚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靜芳演的是邊簽孩子的連絡簿邊問孩子近來怎麼幾乎每天都「少做一件事」,一下少帶作業一下漏寫東西,靜芳口頭提醒孩子:加油!明天不要再忘了。靜芳猶豫不決的是,要繼續口頭提醒等他自己成長,還是出手幫他每天檢查確保不出錯?
2.幫別人演出解答
接著老師邀請大家對剛剛演出的問題提供解答,並用用演的方式表現出來。
擇祥選擇去解答韋均的情境,在韋均想要往前探索某樣東西快被拉住的那刻,擇祥解釋說:「他只是想看看借他一下好嗎?」並把東西給他,韋均拿到後做出了一個自己的玩法,大家回應說:「對啊!有自己的創意呢!」韋均對自己的演出做了說明,他特別解釋他掙脫有人想拉住他手的那段,是在表現,有時候我們給障礙者的幫助並不是他們的需求,所以他選擇掙脫。
接下來擇祥化身為靜芳家「每天都少做一件事」的小孩,對於拿聯絡簿給媽媽簽時媽媽的提醒,擇祥說:「感到媽媽的提醒有責備的意味。」,而靜芳卻覺得自己「沒有啊!還好吧?」,果然透過第三者的觀察,會產生不同的觀點。靜芳補充說後來孩子自己想出解決的方法,就是將所有該完成的事條列下來,做成表格每天睡前勾選。結果是做了兩天就停了,表格目前還是不動的在桌上。這一段,老師請靜芳自己演孩子然後擇祥當媽媽,呈現孩子想辦法解決的經過。
老師回答光展的疑問,孩子在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動作要如何有互動,老師示範最好的入門法是模仿他的動作,讓對方注意到你後,再慢慢加入一些可以產生互動的小改變。
三、戲劇在劇場之外的應用
老師結論說明,戲劇扮演跟只用口語說明很不同的地方是,用說的可能會說明很久,越說越亂還說不清楚,但是一旦透過身體和情境,用演的演出來,馬上令人一目了然,甚至看到許多語言表達裏蓄意或無意識忽略的部分,但那些卻是要理解問題很關鍵的非語言元素。
如何運用戲劇的方法幫助別人呢?大家都很好奇,在課程一開始時,也都說明這是來上課的期待。今天當老師建議大家演出自己的問題時,成員曾邀請老師加入一起演,老師當時微笑拒絕了。最後整個歷程走完之後,老師告訴大家,今天的課程是一邊進行一邊設計活動的,因為來參加的成員都是新人,狀態、情境這些都無法預料,必須一邊觀察然後量身設計。她認為一個好的老師就必須要有能夠即興設計課程、創造玩法和教法的能力。至於當時老師自己為什麼不進去演呢?這是老師的工作方式,也是她的學習方式。透過置身事外、俯瞰全局,她可以在冷靜客觀的狀態下,引導大家到適合的地方,提供大家當時所需要的一切。同時,在這個觀看和引導的過程中,老師也從大家身上得到許多學習和收穫。
最後語言治療師補充說,原本自己設計這一系列活動:當語言治療師遇見舞蹈治療、遇見戲劇工作坊等等,是因為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能看見舞蹈治療、看見戲劇工作坊、看見案主與家庭的關係,看見案主完整的治療樣貌,同時也讓各專業間能看見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