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導演課程紀錄0815─撰文/張擇祥語言治療師─天使宅急便基隆工作坊


平衡,在表演與被觀看,在施與受,在個人與群體,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呼吸

文/張擇祥語言治療師

表演者與觀眾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在「我怎麼看自己」以及「別人怎麼看我」兩端之間,慢慢找到「我覺得別人怎麼看我」。

在工作坊裡,嘉容導演要我們擺姿勢時,總會問我們: 「你要表現的是什麼?」以及「你的觀眾在哪一邊?」,再問觀眾:「你們看到了什麼?」,然後表演者聽到「觀眾看到了什麼」,之後表演者或許又自問「那是我希望他們看見的嗎?」。

這是線條:

這線條沒變,只是加了個人頭,但您會不會覺得這個線正往下倒呢?


我們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在看這個世界。

您剛剛是不是連結到自身經驗,而判斷圖二的線條即將傾倒?或者因為聯想到麥可Smooth Criminal的經典舞步而相信這條線不但不會傾倒反而會回到垂直呢?

如果是,那是您的解讀,一輩子沒碰過電視或網路的人,可能沒有機會聯想到麥可。再舉一個例子:您覺得「火紅的天空」的「紅」,是怎樣的紅?您如果拿色盤讓朋友挑出他心中的那個紅,不難發現彼此對這同一個字「紅」的解讀,並不容易相同。(至少在沒颱風國家的朋友,很難想像颱風前傍晚的天空有多麼火紅。)

         

上圖這個姿勢,觀眾反應看到了-「擇祥感覺很吃力」和「力量不平均,擇祥承受比較多的重量」,我當時可能因為有肚子卡著,或將力量轉移到其它地方,所以當事者的我其實並不會覺得吃力,因此從這裡得到「旁觀者不一定清」的感想。但後來,我們三個人接受建議調整了角度,讓三個人彼此的角度都均分,然後我確實覺得比剛剛輕鬆,從這裡卻又發現「當局者或許迷」的心得。

綜合以上兩點,旁觀者說的「吃力」其實並沒有,但「力量不平均」倒是真的,因此我發現當事者確實要參考旁觀者的角度,而旁觀者本身也需要提醒自己-「自己的意見是從自己的角度,是給當事者參考,不是要求他接受。」

在工作坊裡,我們在擔任表演者與觀眾的角度間切換著,學習尋找「聆聽自己內心聲音」與「聆聽別人意見」當中的平衡。

同場加映:

圖:表演者預設呈現的角度—展現三角形

         

圖:表演者沒想到的另一個角度—卻有更俐落的線條

         


施與受--按摩的壓與放

愛,或許像按摩一樣,用心感覺對方的身體,才能找出哪裡會酸會緊,之後,壓下後慢慢放掉,再慢壓,再慢放,這樣才蘇胡~~

您有沒有遇過按摩師拼命壓您的痛點,壓的您哇哇叫,他卻還說:「要忍耐!會痛才會好!」,結果隔天肌肉常發炎受傷?

今天工作坊練習兩個人互相倚靠,兩個人都要用力,也都要衡量用力的程度,讓彼此都能舒服地靠著彼此。

         

嘉容說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施」,也沒有人完全是「受」,關係的兩邊都同時在作「施」與「受」,當一邊用的力多時,另一邊就要用力推回,不然被壓垮(關係也會垮)這樣才能平衡。

兩個人的施與受,平衡不是靜止的一個點。

         

如圖,兩個人互靠即使平衡,再怎麼舒服,久了也會痠。

         

         

因此活動中,嘉容引導我們不停地轉換互靠的點,找看看怎樣能找到兩邊都舒服的方式。

         

這時,需要輕輕地挪動,夥伴感受到你的移動後,也會配合你的新姿勢,一起找到下一個姿勢的平衡點。

維持一個姿勢久了痠了,請不要失望地猛然轉身離開,那會讓自己跟夥伴都因突然失衡而跌倒受傷,之後關係重建時,就不容易再像沒受過傷之前--那樣地信任彼此了。

肢體久了會僵硬,關係也是,期待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永遠不需再調整,或許是一種為難彼此的期待,只要用心,總能在不停的協調中,找到一個又一個新的平衡點、心的平衡點。


一群人共同組合1個形狀—個人在群體中的定位

嘉容後來要求我們更多人一起組成一個形狀。

潛意識裡的構圖,將自己拉到俯瞰的視角,觀看團體組成的形狀,也觀察自己構成圖形中的哪一塊--在團體中 個人是什麼定位。

先來看一段影片,了解潛意識(或說非語言的認知運作)如何俯瞰構圖(請從39分36秒開始,影片來源:Youtube)。

很棒的片段,大家要看看喔!

嘉容:「也可以在活動中,觀察自己是習慣領導,還是被領導。」

看看幾張可愛的照片吧~

         
         
         
         
         

平衡--身體、心理與關係

容我在結尾寫下對「平衡」的想法:

平衡,是動態地 在施與受、在人與我的定位中、在水面上與水面下

您有觀察過走鋼索以及踩高翹的人是如何平衡的嗎?
通常會看到他們不是在定點靜止不動,而是不停左右前後地進行 身體與環境的互動,而維持平衡,是嗎?

第二段提到兩個人互靠,久了肢體也會僵硬。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我與夥伴靠著,沒有任何言語、只用身體溝通,卻在互相倚靠時 有默契地一起左右輕柔地擺動著,像是戀人擁抱時 會共鳴出獨特的節奏,左右搖擺~~(對!你一定有這經驗!)

而這搖擺的節奏是彼此和諧產生的,小幅輕柔地搖晃 讓肢體不會因靜止不動而僵硬,我與夥伴從靠著一直進行到享受著擺動,沒有任何語言,或許該說幸好沒有任何語言,才能專心傾聽彼此身體的聲音,當時 我幾乎快睡著了~Z~Z~Z~

有圖有真相!右下角捕捉到兩個幾乎入睡的人!(再次感謝攝影姐接)

          

當時有個心得,之前不停地追尋一個平衡點,以為找到以後,就能如同頓悟般地不用再追尋,卻沒發現,平衡或許並沒有一個確切的點,而是在生活中用心地搖擺,原先堅持要追尋的那個點,或許只是如同讓肢體僵硬般的執著罷了。

也許,平衡就像蛙泳
在泳池裡不妨礙別人的情形下 (考量自己與他人的相對位置)
用自己的節奏 (聆聽自己的聲音)
吸 與 呼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


聯絡方式: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專屬部落格 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tw/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DDTheatre
02-22186831 / labelledormeus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