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的居所作曲家&演奏家專訪

節目名稱:《離心的居所》演員專訪
演出地點:表演36房、台南誠品B2藝文空間
時間:2007/9/22-9/23 2:45PM表演36房
          2007/10/5-10/6 7:45PM台南誠品B2藝文空間
編劇:張嘉容
小桂的譜能看得見畫面-《離心的居所》作曲家&演奏家專訪  

炎炎夏日,透著陽光的練習室裡,清脆的鐵琴聲敲著男女間的緊張對峙,聲音又響又滿,力量幾乎要擠破那十坪不到的小空間。我悄悄來到的是作曲家小桂的排練場,而剛剛充滿張力的演出者正是小尹和聖賢。


結束排練後,我們利用午飯時間與小桂聊聊這次的創作起源,我轟隆隆地丟下一個大問題,究竟對她來說──「家」的定義是什麼?小桂笑說:「在台灣,我們很少有機會想過這問題吧!」對她而言,一個像家的條件,重要的可能並非一個特定的空間,而是特定相處的人,才會讓她有「家」的感覺。

小桂去年結婚,本來打算婚後立即出國唸書,但因身體不適,讓計劃延宕了半年,那段時間她與丈夫住在竹北,生活頓時脫離了工作與唸書的計劃,專心養病令她有些抽出的孤立感,加上與丈夫正開始建構一個全新的家庭,彼此亦在尋找一種新的相處模式,順其自然地便將這種封閉的狀態,轉化為她的創作來源。「家庭主婦」這個常被人忽略的題材,也就此發酵。

這次的演出標榜著「音樂劇場」,然而對於經歷無數大小音樂會演出的聖賢和小尹,究竟如何看待這其中的差異?聖賢說:「最大的差別在演出中加入了很多肢體活動的表現,有別一般臉部表情呆滯的『音樂會』。」相對的,在音樂的聽覺上,節奏中給予觀眾更多的情緒變化及戲劇張力,不再是單純技術性的依譜而行。

當然的,演奏者也必需對作品更有百分之兩百的理解,才能在演出上突破困難。小尹表示,目前「音樂劇場」在台灣仍在摸索階段,也似乎只要劇場加上了音樂元素,或是演奏中加入了戲劇或舞蹈的元素,即是音樂劇場。今年五月,國內交大音樂研究所的董昭民老師,也是德國音樂劇場大師Mauricio Kagel的學生,便在今年五月率領著學生在紅樓劇場,以較為嚴謹的方式,曲譜在開始便有清楚且詳細的動作情境,和情緒轉折,好似劇場先有的文本的方式進行排練。

小尹說:「小桂的譜,是能看見畫面的!他就是少數這樣執行音樂劇場的作曲家」但要能寫出這樣的曲譜,是需要這樣的思考方式和經驗的。但小桂也說明國外目前對音樂劇場並無一定論,充滿著許多的可能性。然面對台灣日漸萎靡的古典音樂市場,演奏者、作曲家開始尋找視覺性的元素吸引觀眾,但對於黑色制服下越來越僵化的演出環境,個人的自主性及情感逐漸消弱,作曲及演奏家之間缺乏對作品的互動和醞釀,這種消耗的惡性循環是小桂不樂見的!對於她而言,更期望能在音樂劇場的形式裡,以作曲家的角度出發,經由導演的推動,從製作開始,便能結合戲劇及音樂界的創作人才,發展更多不同的表演方式,引起觀眾更多面性的共鳴。

面對這次充滿實驗性的演出,聖賢也說,他最是期待還是觀眾專注的眼神,並在觀賞的當下能想著:「接下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你已經很好奇,究竟家庭主婦可以說什麼故事?到底什麼是音樂劇場?那就快別猶豫,趕快買票進劇場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