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報導:工作坊課程讓人們有個挖掘自我潛能的天地,生活,終於有種撥雲見日感!(2015年6月20日報導)


覺得自已不善表達情緒嗎?覺得有太多壓力累積在體內嗎?走出辦公室後,試著進入戲劇世界,學習釋放也找回自已吧!


我的戲劇課日記
先從放鬆的開始,以肢體動作自我介紹,再來,21組透過聲音、肢體及直覺溝通,以胡言亂語的方式對著對方講出職場中不敢說的話,另一方可回嘴,互相激盪。把語言拿掉,改用聲音、肢體及直覺說話。

體驗者報到Sindy(數位出版業)
在數立出版業過著日復一日的上班族生活,有感於自已肢體語言與表達能力的不足,加上對生活感到茫然,Sindy便在網路上尋著了水面上與水面下戲團開辦的課程,從此,發現全新的自已。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介紹1996年開始於大專院校教授戲劇療癒與編導的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於2010年底成立「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有感於現代人情緒宣洩不足,除了於各地巡演自行編導的劇碼,去年開始決定針對一般大眾開課,規劃出「遇見有力量的自已」課程,透過表現職場或家庭情緒,發掘自已的問題,也訓練聲音與肢體的表達,讓大家的身體自由,特別適合不懂拒絕他人或表達自我的族群,也讓想進一步訓練身體與聲音能力的人們,有個挖掘自我潛能的天地。

放鬆的開始!以肢體動作自我介紹。
炎熱的夏日午後,位於捷運信義安站旁的上課場地「卡市達創業加油站」內,傳來陣陣悅耳音樂,走入其中,發現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正微笑地等待著我們,隨著音樂的流動,人員逐步到齊,她便召集大夥圍成圓圈,以自由動作表現自已的名字傳遞給下個人,下一個人要重覆表現一次,接著再表現出自已的名字,帶動全場氣氛之餘,也讓我們以放鬆的方式認識彼此。


























《art plus》專欄:劇場與療癒(2015年4月號 第42期)

為什麼我會從事戲劇編導、教育和療育?

為什麼我會從事戲劇編導、教育和療育?讓我先從我的原生家庭說起。我父母出生在1930年代的彰化員林和田中,經歷過日據、二次世界大戰、國民政府來台、二二八事件,他們排斥政治和新鮮事物,對西方的藝術文化陌生隔閡,跟台灣的傳統藝術脫節。員林火燒庄是北管的大本營,但父親一心求學脫離貧困,不曾正視過他心中的下里巴人之音。我出生時,父親已從泥水匠及貧農之子晉升為台北柵的都會中產階級,晉升到公務員十二職等,照顧一家五口衣食無虞。



《art plus》專欄:重新找到生存下去的情感和力量(2015年6月號 第44期)


文:張嘉容

我在帶領工作坊的時候,經常使用一個方法:請大家帶一個紀念物來,說說一個關於這個紀念物的小故事。有一個離婚後,陷入憂鬱症的女性,她說,她沒有什麼紀念物,但她手機桌面有一張獨照,這也是她手機裡唯一的一張照片,是她五歲的兒子幫她拍的。我請她說看看這張照片的故事。她說,她有憂鬱症,經常在家裡不想出門,有一次她終於振作起精神,帶孩子出去走走,到附近的河堤。她坐下來,又開始發呆了。然後她看見孩子在她眼前叫她:媽媽,我幫你拍照好不好?孩子跟她拿過手機。那時候是春天,櫻花盛開,孩子從地上撿起飄落的櫻花,幫媽媽插在頭髮上,然後幫媽媽拍照。媽媽,孩子說,我在這裡喔,你不是一個人。你還有我們喔。

這位女性說:我常用這張照片告訴我自己,我是沒什麼力量活下去的,但是我的小孩給了我力量。」我邀請她選角演出這一段,在現場重現了孩子幫媽媽插花、拍照的情景。然後我問這位參與者:「如果回到當時,你可以對孩子說幾句話,請問你會說什麼?



















 


她看著孩子:媽媽很愛你的,真的好愛你,你常說你要保護媽媽,媽媽也要保護你們……」她哽咽著,說不下去了,聲音斷斷續續的孩子都說要保護我,所以我不能離開他們,我要保護他們長大,我得堅強的活下去…….

我和其他所有的參與者一起上前擁抱她,把她包圍在圓心,邀請每個人說一句話支持她。飾演這個媽媽角色的女性也剛好離婚不久,她說:我女兒跟我說過一句話:媽媽你放心,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們會愈過愈好.....』」

透過戲劇的重演,我們可以喚醒和重現生命中曾經給我們希望和勇氣的珍貴瞬間,將當時的情感再現和深刻化,幫助我們在孤單的低潮時,想起我們已經擁有得這份力量,再次勇敢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