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基金會臺灣表演藝術推廣基地「北京駐地計畫」台灣編導張嘉容“心的居所”創作工作坊


【活動時間】2014年5月3日至5月18日
【活動地點】北京77文化創意園(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後街77號)

隨著臺灣表演藝術推廣基地的落成,廣藝基金會即日啟動「北京駐地計畫」。首位受邀藝術家為臺灣「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的藝術總監張嘉容,五月1日~30日,她將駐地北京,在深入感受在地表演藝術環境生態的同時,開設“心的居所”創作工作坊。

工作坊活動完全對外敞開,不設門檻。歡迎您帶著任何好奇和疑問而來,帶著分享之心而來。

如果您的周圍有北京表演藝術圈的同行或者愛好者,感謝您邀請他們一同把這個消息傳播出去。相信所有人一個微小的回饋,都能為這次寶貴的駐地交流添磚加瓦:)

2013北京中間劇場駐地創作計畫《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

【新角度講座系列】戲劇編導張嘉容的藝探身心靈演講/工作坊,歡迎大家邀約!





大的躍進,源自學習;最好的方法,
唯有用心,選擇留下,一起用心,共同學習

戲劇編導 張嘉容的藝探身心靈演講/工作坊,歡迎大家邀約!

來場有『藝』思的身心探索吧!
抒放、平復、振奮化台灣的俗、濁、亂於互動的節奏中、找回信心、找回平安、找回期待

新角度講座
電話:02-2365-2377 Nicole
----------------------------------------------------------------------------------------------------------------------------------------------------------------------------------------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Le Théâtre de l'Eau Dessus Dessous


--未來行程--
2014年5/1-5/31  廣藝基金會北京駐地計畫之“心的居所”創作工作坊
2014年5/31-6/28 每周六下午  林語堂故居 週末語堂藝文講座  
2014年06/03-07/01 每周二上午 水面遇見家庭中的自己-抒寫表演工作坊
2014年7/20 7/28 整天  水面&黎畫廊  藝探身心靈
2014年3-12月  水面&各社福機構天使宅急便」工作坊計劃 

水面持續推廣各種企業、藝文、社福、大眾工作坊,歡迎邀約!
水面部落格:Blogger新浪博客   Facebook:水面上與水面下 快來按【讚】!
水面電話:02-22186831    水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號2樓

《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紀錄片影像發表

時間:2014年4/2-5/3
地點:北京中間美術館(北京市海澱區杏石口路中間建築藝術園區)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於2013年7月在北京的《看見你看見我》影像互動劇場,與北京中間劇場合作,連結當地藝術家與民眾,為期七天,共同創作一場看見兩岸自閉症家庭處境的影像劇場。讓更多民眾看見戲劇如何呈現一個群體的故事,看見戲劇如何拉近人們的距離,看見不同的藝術媒介,如何去傳達普世價值和共同情感。

參與成員在劇場中,從陌生到熟悉,從互不認識到敞開心胸,我們共同建立了一個新的「家」,並用戲劇在探問,人與人之間,如何去靠近與相互看見?如何讓人看見自己,也讓自己看見別人?要怎麼做,才能相互的溝通和交流?這是一個碰觸到所有人的共通議題和處境。

2014年4/2-5/3,北京中間美術館配合4/2世界自閉症日,於4/2-5/3舉辦第七屆「愛在藍天下/天真者的藝術」自閉症兒童畫展,當中特別呈現《看見你看見我》的影像成果。歡迎在北京的大家好康道相報,一起相約去美術館,「看見你看見我」。



關於第七屆「天真者的藝術」

中間美術館是一家坐落於北京西郊的民營美術館,曾於2010至2012年連續三屆舉辦以“愛在藍天下/天真者的藝術”為題目的專業學術展覽。這是一個所有參展藝術家由孤獨症者構成的展覽,由於大部分是孩子,所以也被人稱為孤獨症兒童畫展。

今年,“天真者的藝術”即將迎來第七屆展覽,也迎來中間美術館第四次主辦。本屆展覽,我們以“40個遊戲”命名,2014年4月2日世界孤獨症日開幕。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名字,源于在作品海量初選後,有四十位創作者含繪畫、雕塑、設計等作品入選,他們以遊戲的方式愉悅創作,每個人不同,“玩兒法”也不同,正得益於這40個孩子非凡的創造力共同組成本次展覽。

同時,去年七月,由中間劇場與臺北“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合作,為期七天的“看見你看見我”互動影像劇場,是借助戲劇方式對孤獨症家庭心理療愈的一次嘗試。由國內優秀紀錄片導演組成的志願團隊以那次工作坊的紀錄創作成影像作品,也將在本次展覽中特別呈現。

除北京中間美術館學術展“40個遊戲”外,還有公益展“天真者的畫語”,週邊展“藍色天空”在北京展出。在上海、廣州、深圳、青島、太原、鄭州、貴陽、赤峰也將舉辦相應的分部展,把天真者們的美好世界帶向全國。 

2014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工作坊/演講行程

 天使宅急便、 水生種子計畫、藝探身心靈工作坊行程

歡迎邀約開設工作坊~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為一專業戲劇創作團隊,並推動戲劇療癒和教育成長課程,追求跨文化、跨領域,跨藝術的結合。創立者/編導張嘉容集合一群國內外優秀人才,投入藝術創作和弱勢參與、人文與科技結合的雙跨界;以專業戲劇演出探索現代人的家庭和兩性張力,以工作坊形式從事社會參與和弱勢關懷。2012-2013年獲選為台北市優良演藝團隊。 


戲劇創作之外,本團特設研發部門,以工作坊的形式,做各種領域及形式技術的開發,同時從事戲劇教育、戲劇癒療之社會參與,自2008年以來,已與五十多個單位合作。除工作坊外,也持續進行以特定族群為創作主題的戲劇,以戲劇引導和呈現出該族群共同的創作力和心聲。

工作坊目標: 透過肢體與戲劇表達自我、開發潛能、自我成長,提升幸福力和溝通力!

歡迎各界前來邀約,連絡專線:02-22186831/labelledormeuse@gmail.com


2014年工作坊/演講一覽(不定期更新中)


日期
時間
開課地點
地址
1/7(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1/14(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1/21(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2/18(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2/20(四)
19:00-22:00
思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13
2/25(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2/27(四)
19:00-22:00
思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13
3/04(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6(四)
19:00-22:00
思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13
3/11(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18(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25(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3/29(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4/10(四)
10:30-12:00
醒吾科技大學
新北市林口區粉寮路1101
5/31(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6/3(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10(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17(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24(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6/28(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7/1(二)
09:30-12:00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新北市新店區自立街352
7/5(六)
14:00-17:00
善牧基金會
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263164
7/19(六)
10:00-16: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7/22(二)
09:00-11: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7/29(二)
10:00-16: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8/2(六)
14:00-17:00
善牧基金會
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263164
8/5(二)
10:00-16: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8/12(二)
10:00-16:00
晚晴婦女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354
9/27(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10/18(六)
09:30-16:30
台中市亞斯柏格症肯納症協進會
台中市瀋陽北路21
10/25(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11/29(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12/27(六)
09:00-11:00
白永恩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9020



2014新北市藝遊 4月號 蒐集故事的人─水面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

新北市藝遊月刊,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行銷推廣藝文活動及訊息的即時文宣品,在此次介紹藝文團體中,以「收集故事的人」來形容水面上與水面下藝術總監張嘉容。

藉由收集而來的故事,透過鮮明的編導觀點,加入劇場技術,編導出有別於傳統的動人戲劇,演化為所有人共享生命的當下時空。

愛是什麼,讓我們在這條路上一起探索。

更多內容詳見全文,或是到誠品書局、金石堂以及伯朗咖啡館皆可索取

本文刊登於 新北市藝遊 2014年4月號 藝文團體 p.32.-33

蒐集故事的人─水面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

文/吳思鋒

嘉容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但她卻說,如果不是因為受訪,她平常是很不會說話的。一個不太會說話的人,怎麼能夠和包括婦女、醫療、學校、企業在內,五十多個不同屬性的機構、單位,合作開設工作坊呢?或許,這就是戲劇的獨到之處吧。引導者透過各種戲劇和舞蹈技巧,如肢體開發、身體放鬆、觀察力、覺察力、專注力、情景重建、角色扮演等等的訓練,幫助參與民眾紓壓放鬆、身心癒療、潛能開發、轉變行為模式。
這是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在做的事。從2008 年啟動「天使宅急便」計畫,至各單位開設戲劇工作坊,推動創意舒壓、身心照護、自我療癒、自助助人,再到2011 年起,陸續與泛自閉症/亞斯柏格機構團體/家長,以及早療孩童合作,嘉容用她擅長的戲劇助人,而這些與不同族群相處的經驗,也反饋到她的劇場創作。

從這兩年她發展出「紀實互動劇場」的創作路線,便能清楚看到嘉容的創作,實存社會參與結合戲劇、人文與科技互融的關係,專業演員與音樂家、沒演過戲的素人一齊登場。包括《你可以愛我嗎?》(2012)、《下一站,出發》(2013),以及《桃花與渡伯》(2013),都將不同族群、表演者的生命故事,透過鮮明的編導觀點,重新組織編劇、加入劇場技術,以及改變觀眾席與舞臺區的空間調度、,編導出有別於傳統的動人戲劇,演化為所有人共享生命的當下時空。嘉容也愛探索不同戲劇類型的融合,例如結合南管音樂、梨園戲的《桃花與渡伯》,加入梨園戲、布袋戲的《下一站出發》,以及為臺北木偶劇團導演的《哪吒小英雄》等。即便只是帶領工作坊的時候,她也會適時放入多媒體等技術形式,實驗不同的操作可能。無論演出或工作坊,每一次都是嘗試,也都是考驗。

時序回到2010 年,那時她靜下心思考,決定了未來要走的路,其中之一是要到很多地方開工作坊和做演出,並且探討同樣的主題--「愛是什麼」。至今,她仍持續在這條路上。有朋友對嘉容說,她的戲很療癒。她只是淡淡地回應:「我不想讓觀眾覺得沒有希望,希望他們得到的,已經是我們掙扎思索過的,當然,也不要給虛假的樂觀。」今年四月,她受廣藝基金會之邀,將赴北京77 園區駐地創作,與當地民眾、藝術家工作,創作在地化的小品。到時候,不知道又會生出多少個,愛的故事。

遇見家庭中的自己-2014年第二期心得分享


 (學員相互交流故事,分享觀點。)

第二期的課程也圓滿順利的結束了,本期課程中,有新同學,也有老朋友,新的故事,延續的故事,未完待續的故事,都在課堂裡持續的發生。

我們看到了一幕幕的人生過往,也看到一次次不同的抉擇,在故事情境的述說與扮演中,縱使無法讓過去重來,卻可以掌握現在,改變情節和結局,用彈性,開闊的視野與胸襟,去觀看前方的各色風景。

有同學說,很開心可以透過每一個同學來看見自己,展開自己的歷程。也有同學分享,他們慢慢從生活中,得到了不一樣的啟發與想法。

小編蒐集了在課間或是課後,同學回饋給我們的心得,謝謝大家願意和我們一起分享,在此,也邀請大家一同細細品味:


迷失的內在孩子  文/小書

像這樣在團體分享自己的故事,並不是第一回了,但如此自由舒適的感覺卻是第一次感覺到。

第一次上課聽到很多故事,在還搞不清楚上課情況的我靜靜的聽著,藉由被提問開始思考關於故事裡的「情緒」,區別情緒,這對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在每位身上都看到了一部份的自己,這二個半小時的時間像是在照一面神奇的鏡子,可以照出每一面不同的自己,因為這些故事引起了共嗚,每位言語的丟接更在心裡激盪出不同火花。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沒有孩子,有些故事是關於自己的孩子,有些故事是回想孩童的回憶,不論年紀、出生地、生長環境,在這二個半小時裡,我感覺到原來不只有我有個迷失的內在孩子,也不只有我在往認識自己這條路上走著。

在還沒來到工作坊前,朋友們認為我是沒事想太多的人,什麼「認識自己、找回自己」這種事根本不用多想,所以我一直以為只有我是例外的,來到工作坊才發現,這條路上我並不孤單。


文/仙仙

那天去水面上下劇團上課,老師要學員們按摩「憤怒」的穴道,並要學員們對著空氣怒吼,說出心裡不滿的話。(這彷彿是伏筆,讓後面的情緒出來......)

在分享生命小故事時,我原本要說從我小時候到長大離家念書,結婚離婚...人生階段中,我和爸媽親密→疏離→親近→擁抱的故事,但不知不覺又講到外遇這件事,但我發現我已經把外遇事件講得片片段段,我遺忘了很多,我不再抽抽噎噎的像個小可憐。

我說:「我發現我跟他是很不一樣的人,我們來自不一樣的家庭,我們家是全家人到齊才吃飯,他們是隨興開飯。我們家出門總會報平安,他們則隨緣...我發現我們是如此不一樣!!」

「每年過年總是妯娌間的明爭暗鬥,我從沒得過大嫂的好臉色,我總是緊張得從除夕便秘到回娘家才紓解!」

「我覺得我在婚姻中,好憋喔!」說完這句話,原本我做得直挺挺的,突然間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整個人癱軟,旁邊同學抱了我一下,我微笑,因為我感覺釋放了....

「其實我並不恨我前夫,因為畢竟他也對我好過,但我恨他大哥,因為他在一開始知道前夫外遇時,他建議先離婚,保護好那位女生(也保護他們公務員身份),我好恨他!!,我恨他給這樣的建議,讓前夫像吃了定心丸一樣,鐵了心就是要簽字了!讓我沒機會努力與溝通,我們就離婚了」

「前夫在我產假期間嫌我又胖又壯,讓我超難過的!我發誓我一定要變漂亮,我值得好好被愛被對待!失去我是他沒福氣!!」

我說著,沒有淚,只感覺輕鬆,我說出來了,這段失婚心理重建道路,慢慢的,平坦了......

文/麗雲

許多年了…心的牢籠裡,封閉著灰黯酸楚的一個我!

從學員們,生命故事的分享裡,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在,原來……我的生命裡,有著太多太多的擔心和恐懼。

生命的抒寫與說演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和學員角色的陪伴,我領悟到,擔心與恐懼的背後是…我不認識自己,也不愛自己!

課堂中,老師引導我,用不同的角度和面相,重新去面對與祝福!過往生命故事裡當下的自己,不斷不斷的過程…我發現了自己!

也更認識了自己!現在心封閉的牢籠消失了,灰暗酸楚已釋放!

心寬闊了!平靜了!    


文/Angel

就在剛剛,在同事看的一部電視劇裡我感覺到了一個養子不被家族裡的母親認同的悲傷,突然,我明白了,為什麼家族的人對於 ”楊皮陳骨” 如此耿耿於懷?

爺爺是不被認同的養子,身為他的子孫的我們也承受了這樣深層的悲傷。

這個明白讓我那不明所以的疏離飄流感突然有了 ”定” 下來了感覺……我 ”看見”並且能夠”同理”  那 “楊皮陳骨”的這個”悲傷”。我可以 ”坦然”面對這樣的疏離感了。心裡的大石頭被鬆動了……在這之前,我一直有著自己”很不應該”的罪惡感。(其實我自己並不認同 楊皮陳骨 這個說法,每每反應在跟劇團同學的對話裡我總會忘記到底是”陳皮楊骨”,還是 ”楊皮陳骨”?反而是同學們都比我自己記的還清楚 )

我的家族身世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所謂的世俗身分真的如夢幻泡影一般,以前不明白受疏離所苦,今晚明白了,將以 疏離 為樂(自由)。

一切身份,如露亦如電……

這是我在水面”遇見家庭中的自己”工作坊裡進而與自己  一步一步相遇的故事…

姑且讓它成為我在工作坊裡的收穫,心得與感恩吧!感謝過程裡每一位真心聆聽與一起工作的美麗靈魂們,感恩與妳們的美好相遇~


與擔心相遇  文/靜芳

最近的課中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看到擔心這課題彼此都不陌生,我想到我爸爸是個讓我自由做選擇又同時不斷表達擔心的人,這樣的不放心,讓我的自信受挫,好像說:你不行不夠好,也會有點罪惡感"怎麼讓爸爸擔心呢?"

這幾年,生活不順時總會想到已過世的父親如果看到我這樣一定會擔心難過,反而更陷入自責的罪惡感,我想這不是爸爸想要給我的愛。

我在心裡跟爸爸說,請不要再擔心我,請相信我可以做的到,我就能帶著你的祝福和信心跨出每一步。

今天在課堂中聽到一位學員對家人的擔心,擔心家人不能承受實話與真相而煎熬於該不該表達,我突然想到與爸爸的這一段:擔心是會讓被擔心的人沒自信的,就是不相信對方可以做到所以自己去擔了起來。

我體會到用信任慈悲代替擔心,人才會真的成長然後對自己有自信,我感謝爸爸給我的祝福。



(肢體伸展舒壓,故事說演與情境模擬。)



~遇見家庭中的自己-抒寫表演工作坊~

第三期開課時間:
2014年06/03、06/10、06/17、06/24
課程資訊:


歡迎舊雨新知一同前來樂活肢體,說演故事!





art plus:寫在藝術治療之外 療癒系劇場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唯一串連台灣、香港、澳門兩岸四地的文化藝術雜誌 art plus,四月號專題「寫在藝術治療之外」,採訪了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談論她的創作以及工作坊課程,讓戲劇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讓更多人看見藝術在癒療與慰藉的發揮與可能。

無論是何種形式,張嘉容的作品,總是希望讓人在看完戲,上完課後,能感到溫暖,有所啟發,並為自己生命注入能量。藝術的力量如何啟迪人心?更多內容詳見全文,來看嘉容老師怎麼說吧!




本文刊登於art plus 第30期,2014年4月,p.32-33。

療癒系劇場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文/孫嘉蓉(台灣art plus 主編)

聽到「戲劇工作坊」,多數人會理解為學習演戲、表達技巧的課程,但在劇場編導張嘉容的工作坊中,學員感受到的其實遠超過戲劇本身。


在劇場工作十多年的嘉容,2010年成立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現任劇團藝術總監。寫過無數個劇本,對人一直很有興趣也擅於用捕捉人性的她,小時候曾是個極度害羞的小女孩,與人交流時常手足無措,直到接觸戲劇和舞蹈的課程後發現到身體的存在,學會透過肢體自在表達情感,「過去(跟人相處)很不專心,心裡有太多聲音在關注別人對我的看法。」她說。不但著迷於身體開發與自身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這幾年她也己利利人,開設相關的課程教授這些技巧,甚至將這些課程中對學員和社會現象觀察的啟發,帶回到戲劇創作上。


嘉容曾與多個劇團共同創作,2008前都是專注於戲劇編劇與導演的工作,四處教學並不在她的計畫中。一切起因於那年她做了一個和憂鬱症有關的戲《我的天使朋友》,戲裡主角困在對於社會的無力、父母間的溝通以及兩性關係裡,最後領悟,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的女媧,都在補自己的洞。演後得到很多觀眾迴響,她於是把巡迴表演的計畫拿去申請補助:「當時有評審說我一個專業藝術創作者,為什麼要去做社工的事,建議我如果真有決心可以先從課程開始。」從最初的《天使宅急便》計畫(註1),一路舉辦過《泛自閉症/亞斯柏格戲劇計畫》、《遇見家庭中的自己》等工作坊,迄今已與超過50多個單位合作。


對過去很喜歡上各式課程的嘉容而言,一開始是把學過的戲劇、舞蹈技巧整合,後來發現學員們就像是她的演員,上課如同即興編導一般,甚至比劇場創作更大膽、深刻和有影響力,這對她往後的創作起了很大影響。


2011年一系列關於亞斯伯格症的計畫是另一個轉捩點,她將課程累積的啟發,在計畫結束之後,重新招募可以演出的家長、社工、志工等素人,延伸創作了《你可以愛我嗎?》多媒體紀實互動劇場(2012),這個作品講述自閉症孩子、家長們以及這個社會的故事,讓演出者現身說法的表達並與觀眾互動,加上掌控得宜的藝術水準,得到了好評。


這個她獨創的戲劇形式,啟發自德國Rumini劇團,再加上近距離互動及各種美學元素,形成一個完整的劇場風格。在《你可以愛我嗎?》之後,她繼續發展紀實互動劇場,加入專業演員,甚至結合梨園戲和布袋戲,在2013年推出了《桃花與渡伯》與《下一站,出發》,資深劇評人紀慧玲形容:「明明白白是一場心靈之旅,因為切入音樂、樂器、肢體、曲詞的玩耍,大有拆解經典的解構趣味,靈性療癒的強迫指涉隱褪退讓,劇場的遊戲性浮出水面,一干旅人居然也就安於擺渡,安於同船共渡。」


治療還是療癒

在嘉容的工作坊裡,從暖身開始、再透過小遊戲、自由書寫或講故事等多種技巧,引導大家面對內在自己。學員的反饋以及改變是彼此最大的收穫,她信手拈來的故事包括焦慮父母關係的女兒、放下對先生不實際期待的太太、卸除商場語言的企業老闆等,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故事而來,帶著滿滿的收穫而去。工作坊雖以戲劇為名,卻不只學習技巧和創作方式,當中療癒的成分,曾讓嘉容對於工作坊的定位小小迷惑了一下:我要怎麼訴說自己所做的事讓外界理解?

「早期學員並不會把我當諮商對象,只是很願意跟我說,雙方都沒有負擔。後來開始有學員到處去分享課程裏得到的收穫,問我說可不可以用『戲劇治療』這個詞來跟外界介紹。甚至有我不認識的心理醫生推薦個案來上課,但我始終沒有用這個詞。」她說。


她了解這是一種跨領域的課題:「戲劇創作者很少去了解創作以外的事情,心理諮商界不太了解專業劇場。我只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所進行的事,對雙方都有幫助,例如我的學員很多都成了專業劇場的觀眾。」因此,她將自己的工作坊的課程定位為:透過戲劇,自我觀察省思、發展能力,進而改變思考觀點和行為模式,為自己生命注入能量。


而她將自己的劇場創作稱呼為「療癒系劇場」,強調創作要讓人看到脈絡,在看完戲後能獲得力量並感覺到溫暖。那麼過去她劇本中會出現的暴力與憤怒,跟療癒有衝突嗎?她笑說沒有啊,療癒系劇場並非要隱惡揚善:「說到底藝術作品先要有美感和技巧才能感動人,不是只靠崇高的精神。我的創作主題是情感關係,兩性張力,家庭風景,深刻去讓人看見家庭社會的文化脈絡,跟工作坊一樣,都是為了讓人在看見之後,用更大的勇氣和信心走下去。」


註1:2008年的《天使宅急便》計畫,與婦女、醫療、學校、各種長期照護族群等團體合作,至各單位開設戲劇工作坊,推動創意舒壓、身心照護、自我療癒、自助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