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從儀式到劇場創意—亞洲祭典工作坊系列一:台灣文化慶典」新聞

節目名稱:那時候
演出地點:華山藝文特區
演出日期:2008/8/1
編導:張嘉容

包括來自英國的Pamela Howard(2008英國皇家勳章得主、倫敦藝術大學榮譽教授、Scenofest創始人)、來自芬蘭的Maija Pekkanen (OISTAT前總會長、OISTAT芬蘭分
會理事長、赫爾辛基劇場專任服裝設計)、來自美國的Alexandra Bonds(OISTAT美國分會副會長、美國奧勒岡大學服裝設計系教授)、以及來自法國、紐西蘭、韓國、新加坡、科威特等世界各地與及台灣在地藝術創作者一行人,15日下午來到縣文化局美術館欣賞客家紙紮藝術,並與新竹在地的藝文工作者進行交流。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今年八月邀請國內外表演藝術家參加《從儀式到劇場創意─亞洲祭典工作坊 系列一:台灣文化慶典》,在十一天的工作坊當中,從基隆中元節、新竹城隍遶境、和新埔客家義民節的節慶儀式中找尋靈感,國內外的藝術家和國內相關領域的學生,必須在短時間內像是美國真實情境秀《決戰服裝伸展台》裡的參賽者一樣,與來自不同領域、背景、國家和世代的藝術家溝通磨合,運用手邊的資源,在工作坊的尾聲以裝置、展覽、表演等方式呈現十一天節慶印象的劇場轉換。


台灣宗教文化 國內外藝術家爭相取經

台灣宗教節慶儀式將成為國際藝術家創意來源。OISTAT(國際劇場組織)8月邀請國內外20餘位表演藝術家,參加「從儀式到劇場創意—亞洲祭典工作坊系列一:台灣文化慶典」,將透過11天的工作坊,從基隆中元節、新竹城隍遶境、和新埔客家義民節的節慶儀式中找尋靈感,做為創作來源。近年來,宗教與創意愈走愈近,例如超商的「好神公仔」,透過Q版神明拉近民眾與宗教距離;設計師林國基以創意讓媽祖意象變身走上服裝伸展台;平溪天燈被Discovery頻道票選為世界第二大嘉年華會;在在顯示老祖宗的節慶儀式,已成21世紀最夯的流行。
 
看好民族風、東方熱受到全球藝術家矚目,總部已遷到台灣的OISTAT從8月13日至23日,在台灣舉辦以台灣文化慶典為主題的工作坊,吸引了國內外藝術家前來參與。OISTAT透露,來自各國約十位藝術家,全部是自付機票費用前來,可見他們對此議題的興趣。為了讓藝術家深入了解台灣的宗教節慶活動意涵,主辦單位將在11天的活動中,安排與會者參訪基隆中元藝閣車陣遊行和水燈施放、新竹城隍廟遶境、新竹新埔義民廟觀摩、湖口老街參觀客家花布轉換的創意產業及體驗台灣地方文化等活動,8月23日還將舉辦工作坊成果發表會。
 
主辦單位指出,此次工作坊最後呈現方式,將比照美國真實情境秀「決戰服裝伸展台」,讓來自不同領域、背景和國家的藝術家,運用手邊資源及有限時間,在工作坊的尾聲以裝置、展覽、表演等方式呈現11天節慶印象的劇場轉換。主辦單位也安排國內相關領域的學生參與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計畫,擔任協助角色,希望形成類似「師徒制」的傳承學習。OISTAT指出,文化資產是我們很大的本錢,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東方表演藝術的元素,已逐漸被西方大眾接受,例如今年台北藝術節邀請到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呈現印尼史詩「加利哥的故事」,可看出這個趨勢方興未艾。

主辦單位表示,希望以這個工作坊為起點,有一天也能讓台灣傳統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此次工作坊成果,也可望參加明年韓國舉辦的世界劇場設計展及2011年的布拉格四年展等國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