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使朋友評論迴響1:黑箱中的獨白絮語/楊婉怡

節目名稱:《我的天使朋友》
時間:2008/5/29-31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編導:張嘉容

文章作者:楊婉怡(文化工作者)

牯嶺街黑箱小劇場確實狹仄。但是憂鬱創作者的想像與慾望,帶領觀眾猶如置身一無邊界的心靈小宇宙。隨著主角
不安的思量與破碎的絮語,我們親眼目睹回盪著巨大靜默的房間、走在平衡鋼索上的無助驚恐、主角墮入幽暗深谷呼救而上的伸手、躲在童年角落夢魘般的回憶、令人窒息而更形孤獨的男女關係、和一次又一次主角奮力吶喊地書寫的身影…。

全劇如詩般的語言,或許才是主角中的主角。洋溢著女性書寫特質的語言風格,充滿細節的描述,那些有關回憶、想像、理智、情感、慾望和生活的詞句,如意識之流破碎、拼貼、跳躍地傾洩而出,一再地透過演員的聲音,牆壁上的書寫塗鴉,甚至投影聚光字幕的方式,透露出一個憂鬱者同時也是創作者,藉由攀附寫作自我救贖的努力,以及渴望被聽見、被看見、進而被理解的願望。

這樣的龐大的文字密度、意象與詩情放入劇場的空間,確實考驗著導演如何鋪陳意識的邏輯、如何透過場景調度操縱觀眾的心理節奏。場景透過虛與實的交錯運用,成功地在交代主角獨居的現實處境的同時,如和弦般,也如三菱鏡般,映照出主角內在小宇宙的反射回音與殘響。主角與其他三位演員,亦身兼扮演現實與抽象的多重角色。可惜的是,在角色的虛實和場景的虛實,兩者的配置與結合上,似乎未能梳理出更清晰的、相應的邏輯,以致分散了劇中主人翁的整體力量,造成理解上的混亂。

本劇以憂鬱症為主題編寫劇本,可說是首開本地實驗劇場的先例。雖說是傳達憂鬱症患者封閉的獨白狀態,可貴的是,劇場開啟了這份封閉,邀請觀眾與舞台上可能也是的自己對話,生命本然的孤獨,人與人之間之難以溝通,生活現實的追逐,生命的卑微與慾望…何嘗不是屬於你我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