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工作坊【遇見有力量的自己】課後分享:用戲劇幫助我們看清、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文:陳虹曲(行銷企劃)

A:(沉吟許久)…我最近擔心我的男朋友出軌了。
B:你怎麼知道?有證據嗎?
A:恩…有…
B:你們在一起多久了?
A:恩,差不多10年了
B:你怎麼知道他出軌?你有證據嗎?
A:恩…有…
B:那…那你現在要怎麼辦?
A:…我也還在想…
B:那你們有要繼續再一起嗎?他的態度是怎麼樣?
A:我…我不知道…

兩個人在一起,就像合資、共同合夥開一家公司,兩人各佔一半股權。如果今天對方有真想過、也真的決定要抽掉50%的資金不投資了,那我也要自己思考,或許我也可以找別人再合開另一家公司。那如果對方是有誠意想要繼續一起努力的話,目前我是也願意給彼此一些時間的。

這是在「遇見有力量的自己」工作坊中學員的即興表演,老實說,我以為或我認為每個在台上演出的演員,其實是在「演出」自己真實的故事與心情。那是在演、也不是在演,透過這種「遊戲般的演出」,可以讓自己放到戲劇的情況去練習、不怕受傷害,同時,也讓自己與別人,得以用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我覺得,戲劇療癒課程是很好的觀察力訓練。


另外讓我印象印象的是,由兩個人共同創造出來的打招呼姿勢:
兩人,一坐一站,兩手相互圍成一個圈。所以站立者須側身做較大的彎腰弧度,已能讓雙手可接觸到坐著的人,而坐著的人顯得較輕鬆,只需將兩手往上伸展即可碰觸到站立者的雙手,而合作完成此姿勢。

感想:這兩人合作出來的姿勢,如同兩人用雙手為成了一個圓圈,一站一坐,如同生活中與任何人的關係,在與他人共同組成的一個圓之中:有時我需伸展得較多、有時需出力得多,又或坐著的人也許看似輕鬆(而實際上呢?)

在不同的圓之中,我需付出的專長不同,有的多、有的少,然而這是在每個與不同人的組合中,兩人所共同協力創造出來的圓,多與少並不代表優劣或好壞,只是讓每個人在不同情境中展現、表現出不同的自己。而圓也可能互有消長,例如:親子關係中,子女的成長與父母親的衰老,站與坐的角色或許在歲月流轉中緩慢的改變或對調,但雙手共同圈出的仍舊是一個圓。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更多其他的不同的關係。



水面工作坊【遇見有力量的自己】課後分享(二) 文:Jenny(精神科護理師)

社會太多框架跟規範、從法律條文的規定、或是無形的自我道德或自我設限,這些的規則讓事情可以被控制的範圍內進行著。而不在被允許的範圍裡,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被告誡不要讓它出現,因為那會破壞了和氣、造成紛擾。而這樣的框框,大至社會,小至拉回自己的身上,都有理可證。

記得工作坊在做情緒表達時,有個人她在表現開心、難過、憤怒時,都是內斂且壓抑、同一號的表情,直到她跟我們說:「我表演結束了,這就是我的感覺」當下才回神:喔...就這樣了?

等到活動分享時,他說:「因為從小家裡空間很小,家人們都一起生活沒有什麼個人空間,所以有情緒時也要收好,因為那會影響,漸漸的我變得不太有感覺,大家都說我安靜乖巧。」心想,在這樣狀況下,讓自己不去感受,然後壓抑和妥協是必要的,因為感覺會讓人感到痛苦。但沒了感覺,我們還在嗎? 日復一日的過著生活,然後呢?

為了表現得符合像個大人,可以迎合社會期待,因此我們也常讓感覺pass 過去,拒絕去感受、忽略,或是假裝那不是我們的感覺,所以壓抑、所以推開,久了久之,我們也看不清楚哪個是偽裝、那個是真實的自己,但總是有股想壓力在叫囂著要求釋放。這次工作坊是「遇見有力量的自己」,透過情緒表達的遊戲,反而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們冒險,這空間屬於演戲,不牴觸現實生活裡那麼多規矩,我們允許真實的情緒自由流動,讓很多陌生的情緒接二連三地浮現,要說我找到什麼力量? 我形容那是找到內心那個迷失的小孩,我找到一股勇氣用自己的樣子在感受世界,那是踏實的感覺!
(圖:學員在課程後進行情緒書寫)

水面工作坊【遇見有力量的自己】課後分享(一)   文:Jenny(精神科護理師)

文:Jenny(精神科護理師)
什麼是戲劇工作坊最近頻繁出現心情很空洞的感覺,明明笑的開心,卻感覺不是真實的,明明生氣受委屈了,卻想著快點雲淡風輕,心想:真經過這一天工作坊就能找到力量嗎

活動剛開始的氣氛有疏離,大家就地而坐圍個圈,先是簡單的自我介紹,紛擾的思緒先讓我們從閉目靜心開始,老師輕聲細語的引導大家去感受呼吸、練習專注當下,讓心緩緩地靜下來了,時間很快地過了50分鐘,接著舒展筋骨,透過肢體的延展,我們開始認識自己身體,也倆倆分組讓大家激盪人與人可以怎樣打招呼,除了平行或是以相同的部位例如手握手、互碰臉頰等,還可以怎樣打破框架,也因為這樣的討論,氣氛熱絡了,有人彎腰、有人趴坐,漸漸的大家開始擺出更多姿勢,才發現到自己身體可以這樣柔軟!每個活動後會有個小討論,討論活動當中最有印象跟感覺的動作,再進行分享。明明相同的姿勢,每個人感受不盡相同,其中有個動作:有個人坐著手伸高,另一個人站著但側彎腰,彼此雙手牽起,身體的線條行成一個圓,相同姿勢大家感受到不一樣,有人想到親子間關係,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等我們漸漸長大變由我們照顧父母,也有人想到情人間彼此付出的相對關係。

《art plus》專欄:成為自己與他人的天使(2015年9月號 第45期) 

九月份藝術地圖 文:張嘉容

十年來,我感受台灣社會的苦悶空氣,卻感到無能為力,因此我探問愛的價值和力量,藉以安定自身。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這也是我的渴望。


書寫和劇場把我的痛苦轉化為創造力。契科夫的劇本"海鷗",女主角妮娜說過一段話:「在我們這種職業裡——不論是在舞臺上演戲,或者是寫作——主要的不是光榮,也不是名聲,也不是我所夢想過的那些東西,而是要有耐心。要懂得背起十字 架來,要有信心。我有信心,所以我就不那么痛苦了,而每当我一想到我的使命,我就不再害怕生活了。

我第一齣自編自導的劇本叫做我的天使朋友,這之前我主要是編劇,寫這齣戲的時候我正開始從憂鬱和沮喪的谷底爬出來,最終醒悟一個簡單的道理:女媧補天,從來就沒有補好過,天空的破洞從開天闢地就在那裏,每個人得自己去補,當自己的女媧,別人的女媧。

「萬事萬物創造的起源之初,天上就已經有一個小缺口,一個比黑點還要小的小缺口。去認出破洞,去修復弭平,就成了世世代代的人們,想要解脫痛苦時,必須接力完成的責任。成為一個女媧。女媧就是天使。有人說,溫柔與慈悲就是女媧,寬恕與修復的心就是女媧。將一顆包容修復的心,獻給全世界,日復一日,時時刻刻,在無法改變的反覆循環中,沉淪,然後又爬起來,聆聽和相信,企圖改變……那就是愛。於是,我們就成為這個世界的天使,彼此的天使、別人的天使」。

2009我的天使魔鬼睡美人描述父母子女、男女之間權力關係和情感經營、工作與家庭間的衝突。四個靈魂討論著愛是什麼,沉溺於不斷反覆循環的困境中,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生風景,最終決定走出狹小的自我世界。就算再痛苦,醒過來尋找出路,也比在反覆重複的夢中輪迴也好。這個作品延伸出我法國版以及台法版的美麗沉睡者作品。

《art plus》專欄:用戲劇活出最好的自己(2015年8月號 第44期) 

八月份藝術地圖 文/張嘉容

為了追求跨文化、跨領域,跨藝術與社會參與,療遇與文化發展的結合,我成立了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創團以來,2010-2014年,總共創作了九齣戲(含共同製作),辦了67場演出,在台北北京巴黎活動,並獲得三次台新藝術獎提名。

在創作之外,我們也分享生活中關於藝術的美好,並協助大眾,用戲劇解決人生疑惑,處理學校沒教的事,創造健康、愛和自由的人生。

在社會服務方面,2008年迄今推動《天使宅急便》計畫,與婦女、醫療、學校、發展遲緩(自閉症)等各種長期照護族群等團體合作,至各單位開設戲劇工作坊,推動創意舒壓、身心照護、自我療癒、自助助人。也為政府或公私立企業設計提升幸福力、紓壓放鬆、團隊凝聚之工作坊。迄今已與50多個機構合作,2000小時以上服務時數,2500以上參與人次。


我認為人們可以在美與創造力當中安頓自身,付出愛與熱情,喚起生命的喜悅和生存的動力,與他人情感聯繫,與自然和諧連接。我們可以在藝術中銜接過去、立足當代,探索未來,和更多的人,以美相遇,一起來面對人生的殘酷與未知性。

透過戲劇可以協助人們的,首先是發揮潛能,活出最好的自己,其次是喚起愛的能力,對生命充滿關心和熱情很多人十分當下敏感,擁有動物性的身體,充滿直覺和創造力,但並不關心他人和懂得愛。要喚起這兩者,一方面要「美的感動」,一方面要技巧

美的感動可透過藝術和故事來達成,技巧則是各種能力的開發。寄託了情感的抒發,在美之中,人會被超脫,但仍要以作為出發點和共振,為所依恃,那麼不論處於順境或逆境,都能夠內心充滿力量和喜樂。

[媒體報導]飛碟電台《下班女王》朱衛茵專訪(2015年7月30日)

愛情、關係、家庭這些東西,從小到大老師都沒教。水面劇場在創作之外,也分享生活中關於藝術的美好,並協助大眾,用戲劇解決人生疑惑,處理學校沒教的事,創造自由人生。

水面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受飛碟電台《下班女王》邀請,以簡單的「模擬劇情」狀況,教大家如何有效增進兩性情感,提供聽眾和另一半「好好溝通」的說話方式。例如:要怎麼樣讓伴侶關心你?讓我們來看看幾個或許很「熟悉」的場景,不同的說話方式,造成不同的結果。

場景 A
老公回來,老婆在門邊表示腰椎痛(老公不以為意的表情 )。
老公:我回來了。
老婆:嗯。我腰椎好痛喔 

老公:腰椎痛不會去看醫生,告訴我幹什麼?我又不是醫生!
老婆:你怎麼這麼說話?那我可以跟誰說?
(照片:2014,水面劇場 《前方的風景》劇照。攝影/陳輝明,演員/江國生、張依琳)
場景 B
先生回家。
先生:我回來了。 

太太:老公你回來了,上班好辛苦,今天太陽好大天氣好熱,你一定累壞了。來趕快喝水。
先生:欸?今天怎麼這麼溫柔啊?太太:你先看電視休息一下,晚餐很快就好了。
先生:恩。好。
(太太拿水果和點心給老公吃,老公在看電視) 

太太:來,吃蘋果。還有這個玉荷包,不過不要吃太多喔。
先生:這麼關心我,真好~
太太:還有啊,我跟你說,我下午匯錢給你爸爸媽媽了。
先生:好。好你就知道我最在意我爸爸媽媽了,你替我孝順父母,很乖很賢慧。
(太太進廚房煮菜,一會兒後)
太太:老公,我腰好痛喔。
老公:腰好痛?那怎麼辦?要不要休息一下,還是你希望我幫你做什麼?
太太:不用啦。只是我煮魚沒有薑了,你等一下出去幫我買一下好不好? 老公:好!沒問題沒問題,我去幫你買。可是那你的腰怎麼辦?
太太:沒問題,待會如果你有空,幫我按摩一下好不好?
老公:好,我先去買薑,待會回來,馬上幫你按摩!




     但是很多女生都會說,我事情那麼多,也那麼忙,又那麼痛,難道我不應該一開始看見老公就伸張我的痛嗎?其實,關係是互相對待的方式,兩個人要怎麼去溝通是一個你們兩人玩的遊戲規則。比方說:察言觀色。當你明明看到人家皺著眉,非常煩躁,或者全身都是汗,對於你的反應,對方根本聽不進去。這時候,建議你可以先「演」一個溫柔的小女生,最後反而可以成為大女人。所謂大和小,有權力和沒有權力,這都是自己認為的。當你達到目標的時候,就已經是大女人了。
這是自《下班女王》節目中摘錄出的要點,讓沒機會聽到節目的夥伴們,還是有機會了解劇場總監張嘉容與主持人朱衛茵對話的精采內容,工作坊近期開課:報名請洽活動通報名頁面,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8/29(六):http://goo.gl/ddDqGS
歡迎各機構邀約,劇團公開行程請直接查閱下列日曆: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tw/2015/05/httpsgoo.html
劇團連絡方式:labelledormeuse@gmail.com.com/0987-439-964


[媒體報導]藝術紓壓,放下重擔安頓身心(健康遠見雜誌2015年7月出刊)

壓力來自現實生活的限制,而藝術創作正好可提供一個出口,讓說不出口的、改變不了的,在創作中紓解。

藝術紓壓,放下重擔安頓身心

「你知道我有多擔心你嗎?」美美帶著急切的語氣,責怪爸爸在媽媽過世之後,只顧著外遇對象,很少回家,她害怕爸爸愈陷愈深,心中累積的憤怒、不滿,全然表現。

這是「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的戲劇紓壓課程,美美即興演出自己的真實生活。她的內心正承受不小壓力,很希望聽到爸爸說出,「我其實很在乎你,」也期盼自已有能力改變家庭僵局。

在導演兼諮商心理師張嘉容協助下,美美在一旁當起導演,指導其他同學演出她心中的大和解場景:爸爸願意放下外遇,重返家庭,和妹妹重享天倫之樂。


[媒體報導]水面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接受《教育行動家》主持人張慧心女士專訪

 

「來到這世界上,一定要認識自已。」 「參加工作坊,就像一個『清垃圾』的過程,離開工作坊,帶著一身輕快離開。」 今早,水面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接受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專訪,主持人張慧心女士­長年關注心理、教育議題,兩人聊起來相當有火花。每個人都有心事,透過參與工作坊,將­自已的經歷利用情緒書寫、肢體表演等方式變成故事,在團體中互相交流。大家在工作坊中­享受很愉快的氣氛,跳著舞、嘴角上揚,於是…你的心就打開了。 

 為大家獻上熱騰騰的精彩專訪,請點選影片收聽。 工作坊近期開課:報名請洽活動通報名頁面(http://www.accupass.com)搜尋「遇見有力量的自己」,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歡迎各機構邀約,劇團公開行程請直接查閱下列日曆:http://labelledormeuse.blogspot.tw/20... 劇團連絡方式:labelledormeuse@gmail.com.com/098­7-439-964

[媒體報導]水面劇場總監張嘉容接受《世界一把抓》主持人李永萍訪問



「我不是專業演員,也沒有受過劇場訓練,可以去參加工作坊嗎?」可能有很多人會這樣的­疑問。

其實一般社會大眾或職場上班族都會來參加我們的課程,他們發現在這樣的課程,很輕鬆自­在就可以表達自已,甚至處理人際關係,自我療癒、自我成長。

有一個五十幾歲的女兒,一直在家族企業工作,因為某些歷史性的因素,跟她的爸媽相處得­不是很好,來到工作坊,透過「演戲」的方式,讓她整個演了一次家族歷史,再現當時的情­況,讓她了解她媽媽的委曲與父親的辛苦,本來不跟爸爸說話的,又開始說話了。他們家因­為分產的關係不愉快,但在工作坊當中,她也看見其他家族成員的心聲,重新修復與家人的­關係。

正所謂「知識就是力量」,不只是外在的知識,對於自已內在人際關係的理解,也會提供給­你新的力量。簡單地說,透過團體集體的協助,讓人產生客觀性的了解,使得對她自已、家­人的關係,得到改善。
近期開課:報名請洽活動通(http://www.accupass.com)報名頁面搜尋「遇見有力量的自己」,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場地協力:卡市達創業加油站

《art plus》專欄:劇場與療癒專欄(2015年7月號 第43期) 

有一位當事人五十幾歲,一直在家族企業裡工作,她的父母在一次返鄉探親後關係斷裂,父母手足間又因為繼承問題再斷裂一次。她來到我們戲劇工作坊的時候,剛剛退休離開公司,透過肢體開發、自我敘說,當事人開始整理原生家庭的歷史。我邀請她寫回家作業,帶著作業前來,由她從其他同學裡選出腳色,扮演她的家人。我協助她安排場景,還原故事的時空環境,讓被忽略的細節和關鍵場景一一出現。在過程中我會根據現場情形適度介入,協助關鍵場景被回憶和表演出來。透過這樣的即興演出,工作坊的參與者們,有時擔任觀眾,有時擔任演員,共同見證了當事人的家庭故事,並且回饋交換觀、演時的感受。

當事人的父親是外省人,來台旅遊時大陸淪陷,雖已娶妻生子,跟大多數外省老兵一樣,在台灣跟本省女子結婚生子。開放探親之後,父親開始資助家鄉,原本母親十分慷慨配合,然而在陪父親返鄉為祖母奔喪之後,這種慷慨消失殆盡。回鄉當晚,在未曾溝通的狀態下,父親拋下母親與大陸妻子同房,第二天,母親又被逼著在全村親友的面前奉茶給大陸妻子,夫妻的感情從此割裂。

家族的第二次斷裂則是分產問題。儘管財產是父母女兒從小在家族企業裡勞動一起賺得的,但是父親重男輕女,早早表明一切財產只留給唯一的幼子。母親雖然和父親關係緊繃,在繼承問題上卻服從父親,擔任黑臉,又同時在各種小地方試圖討好女兒們,把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


在即興演出中,當事人想起父親生長在寡婦村,祖父那代的男性村民在某次出海中全數喪生,父親長大後滯留在台灣回不去,兩岸開放後,父親將錢寄回家,家鄉兒子有了資本出門做生意,離庄不遠就被搶身亡,留下寡婦孤兒。這一連串寡婦村命運的延續,也許成為父親內心深處的恐懼。

自由時報報導:工作坊課程讓人們有個挖掘自我潛能的天地,生活,終於有種撥雲見日感!(2015年6月20日報導)


覺得自已不善表達情緒嗎?覺得有太多壓力累積在體內嗎?走出辦公室後,試著進入戲劇世界,學習釋放也找回自已吧!


我的戲劇課日記
先從放鬆的開始,以肢體動作自我介紹,再來,21組透過聲音、肢體及直覺溝通,以胡言亂語的方式對著對方講出職場中不敢說的話,另一方可回嘴,互相激盪。把語言拿掉,改用聲音、肢體及直覺說話。

體驗者報到Sindy(數位出版業)
在數立出版業過著日復一日的上班族生活,有感於自已肢體語言與表達能力的不足,加上對生活感到茫然,Sindy便在網路上尋著了水面上與水面下戲團開辦的課程,從此,發現全新的自已。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介紹1996年開始於大專院校教授戲劇療癒與編導的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於2010年底成立「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有感於現代人情緒宣洩不足,除了於各地巡演自行編導的劇碼,去年開始決定針對一般大眾開課,規劃出「遇見有力量的自已」課程,透過表現職場或家庭情緒,發掘自已的問題,也訓練聲音與肢體的表達,讓大家的身體自由,特別適合不懂拒絕他人或表達自我的族群,也讓想進一步訓練身體與聲音能力的人們,有個挖掘自我潛能的天地。

放鬆的開始!以肢體動作自我介紹。
炎熱的夏日午後,位於捷運信義安站旁的上課場地「卡市達創業加油站」內,傳來陣陣悅耳音樂,走入其中,發現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張嘉容正微笑地等待著我們,隨著音樂的流動,人員逐步到齊,她便召集大夥圍成圓圈,以自由動作表現自已的名字傳遞給下個人,下一個人要重覆表現一次,接著再表現出自已的名字,帶動全場氣氛之餘,也讓我們以放鬆的方式認識彼此。


























《art plus》專欄:劇場與療癒(2015年4月號 第42期)

為什麼我會從事戲劇編導、教育和療育?

為什麼我會從事戲劇編導、教育和療育?讓我先從我的原生家庭說起。我父母出生在1930年代的彰化員林和田中,經歷過日據、二次世界大戰、國民政府來台、二二八事件,他們排斥政治和新鮮事物,對西方的藝術文化陌生隔閡,跟台灣的傳統藝術脫節。員林火燒庄是北管的大本營,但父親一心求學脫離貧困,不曾正視過他心中的下里巴人之音。我出生時,父親已從泥水匠及貧農之子晉升為台北柵的都會中產階級,晉升到公務員十二職等,照顧一家五口衣食無虞。



《art plus》專欄:重新找到生存下去的情感和力量(2015年6月號 第44期)


文:張嘉容

我在帶領工作坊的時候,經常使用一個方法:請大家帶一個紀念物來,說說一個關於這個紀念物的小故事。有一個離婚後,陷入憂鬱症的女性,她說,她沒有什麼紀念物,但她手機桌面有一張獨照,這也是她手機裡唯一的一張照片,是她五歲的兒子幫她拍的。我請她說看看這張照片的故事。她說,她有憂鬱症,經常在家裡不想出門,有一次她終於振作起精神,帶孩子出去走走,到附近的河堤。她坐下來,又開始發呆了。然後她看見孩子在她眼前叫她:媽媽,我幫你拍照好不好?孩子跟她拿過手機。那時候是春天,櫻花盛開,孩子從地上撿起飄落的櫻花,幫媽媽插在頭髮上,然後幫媽媽拍照。媽媽,孩子說,我在這裡喔,你不是一個人。你還有我們喔。

這位女性說:我常用這張照片告訴我自己,我是沒什麼力量活下去的,但是我的小孩給了我力量。」我邀請她選角演出這一段,在現場重現了孩子幫媽媽插花、拍照的情景。然後我問這位參與者:「如果回到當時,你可以對孩子說幾句話,請問你會說什麼?



















 


她看著孩子:媽媽很愛你的,真的好愛你,你常說你要保護媽媽,媽媽也要保護你們……」她哽咽著,說不下去了,聲音斷斷續續的孩子都說要保護我,所以我不能離開他們,我要保護他們長大,我得堅強的活下去…….

我和其他所有的參與者一起上前擁抱她,把她包圍在圓心,邀請每個人說一句話支持她。飾演這個媽媽角色的女性也剛好離婚不久,她說:我女兒跟我說過一句話:媽媽你放心,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們會愈過愈好.....』」

透過戲劇的重演,我們可以喚醒和重現生命中曾經給我們希望和勇氣的珍貴瞬間,將當時的情感再現和深刻化,幫助我們在孤單的低潮時,想起我們已經擁有得這份力量,再次勇敢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