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藝術獎提名人 盧健英:梨園戲與當代的減法跨越— 江之翠劇場《桃花與渡伯》

梨園戲與當代的減法跨越— 江之翠劇場《桃花與渡伯》

盧健英 2013年04月15日 10時35分

The interaction seen tonight in Tao Hwa and Du Bo is significant.  Chia–Jung Chang skillfully draws the intention of “sending a love letter” from opera.  Through the song (traditional opera) of messenger maidservant, Tao Hwa, and Du Bo, the road comes across ten story terminals (the real stories of the actors) that lead the audience to their own final terminal.  Due to the fun and playfulness of the opera performance, the true and touching stories of the actors, and the calm direction of Chang, an audience of strangers are led on journey where they move and dance, sit and be still, and be tranquil while filled with tumultuous feelings.  They are guided to think about the romance in their own lives.  As a result, before they “disembark from the boat”, they begin to write their own love letters, which are given to and read aloud by others.  The chemical effects for this entire journey are surprising.  If interaction can consist of spiritual commonality without recognition, then the audience did not have even to read aloud their stories for everyon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sentiments at that moment.  Tao Hwa and Du Bo marks a breakthrough in form to open an entrance into the soul.  The healing force and sense of salvation that is created is quite enormous.
      這一晚的《桃花與渡伯》互動是重要的。張嘉容巧妙地從戲曲本裡抽出「送信訴情」的初衷 ,透過送信婢女桃花與渡伯的搭唱(傳統戲曲),路中渡過十個故事碼頭(演員的真實故事),帶領觀眾來到自己的終點碼頭,這一路上,因為戲曲表演上的趣味與俏皮,因為演員故事的真實與動人,因為張嘉容如風般從容的引領,一群互不相識的觀眾起而動,動而舞,舞而靜,靜而心中有浪,想起自己生命中的風月,於是在「下船」前開始書寫自己的訴情之信,並傳由他人大聲朗讀。這一整個旅程的化學效果令人吃驚,如果,互動是不必認識但心有相通,紀實是不必揭曉但體會就在當下,《桃花與渡伯》突破形式走入心靈,營造出的療癒力與救贖感,是相當巨大的。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盧健英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陳漢金評論《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原文刊載於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TaoHuaYuDuBo

   The playwright & director of the play, Chang Chia-jung, undoubtedly, completes the multiple roles successfully in this performance. She is not only an DJ in an electronic music Party, a great priestess in a spiritual ritual for purification, but also a hypnotist and an art therapist, and even an insightful drama artists.
    此劇的編導張嘉容,無疑成功的、身兼數職的完成了這項演出:她既是一場電音Party的DJ,還是一場身心靈淨化儀式的大祭司,也是催眠師兼藝術治療師,更是一位洞察的戲劇藝術家。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陳漢金
   

《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陳漢金 2013年02月04日 11時04分

演出名稱:《桃花與渡伯》紀實互動劇場
演出單位:江之翠劇場;水面上與水面下
劇場編導:張嘉容
時間:2013年1月5日,14:30地點:板橋「江之翠劇場」

        剛抵達「桃花與渡伯」的演出場地「江子翠劇場」時,工作人員就要求寄放攜帶物品,並且得脫鞋才能踏上昏暗的、鋪滿塌塌米的「劇場」,只因為演出時,「觀賞者將隨著演出頻繁移動…」。心想,這下子完了,又要參與一場觀眾被當成白老鼠的「前衛藝術」實驗了...

下一站,出發 0624排練場側記


    上回提到,生命故事的經驗事實上就是整個台灣生活脈絡的縮影,這次導演嘗試以更直接的方式,將演員們過去的重大經歷以及當時的時空背景做更緊密的連結。大家各自寫下社會上的重大事件,集結後照順序排列,首先發現到彼此曾交會的歷史時空,然後講出屬於自己的經歷,慢慢體會到你和我和他之間,時間、空間和心靈之間相互交織的故事。

    今日僑偉可愛的女兒也出席了我們的排練。孩子,是對於一個已經成為母親的女人來說共通的重大事件。靜芳、秋玲和美荷都不約而同地提起了自己懷胎時的記憶。因為白曉燕事件、因為SARS肆虐,那種社會的不安定進而使母親擔心胎兒的心情,或是因為擔心胎兒而使得那一段記憶對於其他事物近乎空白的情形。故事中自然溢出的那種女性對子女的愛,或許就是女性真正成為母親最好的證明。

     檢視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更正確地來說,將自己赤裸裸地剖開,
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不過相信這些勇氣都是值得的,藉由每一次的傾訴,重新看見過去的自己,因為那些事件做出了甚麼樣的決定、影響了那些性格或習慣,然後,如同擇祥分享的那樣,無論是自己切割掉的,或是被剝奪掉的,都一點一滴地找回,因為那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最後,也藉由這樣的方式,一點一滴地找回台灣的脈絡。






下一站,出發 0617排練場側記

   這次排練的過程中,演員們分享了各自的生命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中,影響著生命下一站那獨一無二的關鍵故事:有求學時期選擇權利被剝奪的無奈、有初入社會為了未來生活打拼的堅毅、有對未來的不確定而衍生出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團員們相互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並且藉由戲劇重現故事發生時的畫面。生命故事的經驗事實上就是整個台灣生活脈絡的縮影,導演藉由重現畫面故事,讓每個人有機會去發掘當時伴隨生命情境的背景音樂,往後將藉由這些生命的背景音樂作為劇作呈現的依歸....

運用戲劇呈現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法

紀錄:楊靜芳、水面上下

楔子
這一系列的工作坊,是由語言治療師張擇祥和水面劇場、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共同主辦的活動。標題為

 活動簡介: 職業倦怠、不再滿心愉快地迎接每一位進治療室的客人、肩頸痠痛、對很多事提不起興趣 等等,是上班族阿祥去年的治療師人生。幸好遇見了水面劇場,在工作坊裡的肢體活動、故事說演中等等活動中,釋放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壓力,也逐漸找回對語言治療的熱情。
今天,與朋友們分享這個主題-[當語言治療師 遇見 戲劇工作坊]!先讓自己快樂,才能把溫暖傳遞給我們治療室中的每個人(包括家屬) ^____^


老師開場,說明這個活動很特殊,因為發起人擇祥有他的理想和目標,所以只開放給限定的成員。今天我們上課的方式,因此就比較特別,讓我們從成員自身的需求開始,來找找看今天可以怎麼工作。


2013高雄醫學大學:劇場與心靈療遇活動 學員心得迴響

2013.05.28感謝高醫心理系莊勝發博士慧眼邀請,將戲劇作為正向心理學的行為方法之一,介紹給高醫的師生們~
赤子之心童年再現 正向心理學與劇場療遇

張老師有很有結構性,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我更能自在的表達,自我探索以及探索環境.例如:模仿.我覺得這個部份很適合特殊兒童這個部份很適合特殊兒童,不論是自閉特質的小朋友在教導眼神上的注視,還是ADHD在學習注意力集中以及衝動控制上,都很有幫助.

 後面的社會情境演練,張老師用的方法是讓成員立即自發性的回應,一方面可以在高壓的狀況下,降低形象整飾的防衛,自我覺察自己的社交互動模式,例如:我是不是要做得符合社會期待等等,直接的表達真實的自我,也透過成員的鼓勵,可以經驗到說表現自己是不用害怕被評價的,這是個安全的場合讓我可以認識深層自己.

我們認為張老師如果跟學術界合作的話,成果應該會很豐碩.可以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以藝術為媒介進行介入.想必在藝術治療推廣上應該很有幫助.

很喜歡張老師的特質,在口語表達上很溫和,且讓聽者不會感覺到壓迫感,好像在灌輸你甚麼觀念.情緒狀態也很沉穩,讓成員有種舒服,很放心的感覺.從老師的眼神中是可以看出老師有很深層的想法.活動時很外放,開心的情緒是以渲染的方式傳達給成員,讓成員也可體驗到這活動當中的愉悅.團體動力以及氣氛的敏感度很高,團體卡住時也會適時的自我表露,催化成員發想.許多特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