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志工分享】生命中的「能」與「能」

這是來自淡水實康復健診所自助助人課程志工緣綺的文字,透過戲劇認識生活,分享她擔任志工的漸變與觀察。

第一個「能」說的是副詞,取的是只、僅僅的意思,後面的「能」是動詞,可以做、要去做的意思。 
(水面劇場創辦人張嘉容,攝影:袁君德)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張嘉容老師戲劇療癒課程,之前不論在任何環境下我都會比較閉俗,比較放不開,但這次的課程因為是工作人員,但又得在裡面跟著上課(這樣的位置蠻接進助教了,自己覺得),一開始水面的工作人員盈璋大哥就有說在裡面的人必須投入,不能當個旁觀著(是這樣說的吧?我忘了但大概是這個意思),所以我想著若我還是這麼放不開,那麼這些第一次參與的學員也會放不開,於是我就一直告訴自己要帶頭放開。什麼都不想就是要自己放開、放鬆,當自己真的放鬆後,其實感覺很舒服。
照顧者戲劇抒壓工作坊,攝影:周奕伶)

開頭時盈璋老師還有分享一些關於他自己的故事,許多部份讓我覺得很感動,差點要掉淚,但想著自己是工作人員似乎不適合先掉淚,所以轉移自己內心焦點。其實我忘了盈璋老師到底分享了什麼內容,現在完全想不起來,但是他為生命中的困難找尋解決的方法,放棄以及拾起一些事物的過程都讓人覺得感動。
(劇照:《你可以愛我嗎》?演員:林盈璋,攝影:陳輝明)

《張老師月刊》各自的辛苦,終於被看見

   42號是自閉症紀念日,讓我想起與泛自閉家族結緣之初。2011年,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在林芳瑾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之下,開辦十堂「亞斯伯格戲劇故事工作坊」,針對沒有戲劇經驗的泛自閉家長和助人者開課,培養照顧自己和孩子的技巧。過程中我教大家怎麼用簡單的劇本形式,寫下生活的對話,參與者都必須在課後繳交一段文本當作作業。

   第八堂課,109號,有個家長美美(化名)交了一篇「留職停薪」,寫下早療孩子家長在教養過程中常見的衝突。

   故事背景是這樣的:

  4月,哥哥在早療三年多後進入小學普通班就讀,醫院所有療育課程皆停止,每天僅由太太做訓練,在工作、家庭二頭燒的情況下,她的身體開始出現狀況,每天需服藥(心臟疾病),幾經思考,她決定辦理留職停薪,同事(公司主管)及家人(父母)皆同意。但第一次討論時,先生反應很激烈,認為她是受特教老師影響,只想放棄工作照顧小孩,先生認為孩子的狀況已改善許多,不需要這麼做。」
《你可以愛我嗎?》劇照,演員:江國生(左)、張家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