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築夢、有夢,是生活與生命的正向攀升。

水面劇場 23號邀請了一些學界社文界的貴賓好友,分享水面的工作內容,前來參加活動的劇團貴賓東吳大學沈莒達教授寫了一段精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晨起在昨晚天猶雨,今早寒仍續的周三臺北社區清晨。昨天下午與多位摯友一起前往拜訪重慶南路上的水面劇團,並且暢快互動。談話多涉及劇團營運的發展方向及作為,因此不似初唐詩人王績所述:『寄身千載下,聊游萬物初;欲令無有作,翻覺實成虛。』畢竟王績是隱士,自然充滿道家虛無的意念取向。當然,也不會是王績在【過酒家五首】中的放述:『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自己則總在投入互動中,企盼在國內政經轉型中,藝術團體多成長及攀升,『樹樹皆春色,山山唯旭輝』。 

昨晚夜深翻閱商業周刊1473~1474兩期合刊號,其中王文靜所撰【逆境打仗的人在哪?】一文,讀來有感。其中作者引用一段剛過一百四十歲冥誕的『非洲聖人』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的名言:『樂觀者眼見皆是綠燈,悲觀者只見紅燈,真正的智者則是色盲。』(An optimist is a person who sees a green light everywhere,while a pessimist sees only the red spotlight…the truly wise person is colorblind.)於是馬上聯想到于丹《有夢不覺人生寒》的著作,近來正在閱讀的讀本。現即摘錄該書中首篇同書名的短文內容,與諸君分享。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就是這麼一粒流沙。我們邂逅風景,邂逅他人的生活座標,最終邂逅了夢想中的自己。因為行走讓我們勇敢。當我們觸摸他人夢想的時候,這一切也變成自己面對現實的力量。』 

『只要我們曾經演繹過這些畫卷,它就實現了我們的夢想,我們的價值。『『無跡方知流光逝,有夢不覺人生寒。』』人生沒有痕跡,就像光陰流水一樣都走完了。幸虧還有夢,有夢就不會覺得人生太寒冷。只要有夢,哪怕我們是一粒輕沙,越過千山萬水,去演繹這一幅一幅沙畫;到最終,夢想會變成我們生命中真正無可剝奪的資源。』 

『直到那一天,錢不能帶走,房子不能帶走,孩子不能帶走,我們唯一帶走的是這些曾經,這些生命的畫卷;而鼓勵我們去走過,去作畫的,是夢想。』 

有夢最美,無夢可悲。在這政經低迷的轉型時代,尋夢、築夢、有夢,是生活與生命的正向攀升。」






《張老師月刊》專欄:愛,可以有很多選擇

在愛情當中,每個人都會有患得患失的時刻,我曾經請一群學員用戲劇、電影或文學作品裡的角色來比喻自己在愛情中的樣貌,有個學員說,自己就像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裏的愛麗絲,在迷宮中努力尋找男朋友不會生氣、兩人不會吵架的那條路,卻一直找不到。
在愛當中,如果兩個人付出的愛不對等,那應該怎麼辦呢?如果感情到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況,又該如何自處、和對方相處呢?
有一次的課程,學員是25-45左右的上班族女性,都初次見面。有人說,在面對自己很重要的人、面對彼此的差異時,有很多需要想通的地方。如果雙方人生目標不一樣,彼此差異很大,可是又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捨不得放手,要怎麼樣繼續走下去才好呢?
(2011《美麗沉睡者》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