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戲劇和真實的分野 賦予傳統戲劇新生命 療癒、啟迪人心的劇場 水面上與水面下,用藝術劇場探索身心靈 |
打破傳統!〈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融合社會參與及文創
蘇格拉底:「先懂得自己的無知,就會是智慧的開始」。
從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再到中國的湯顯祖,對於人的關注是最重要的。戲劇,可以表達人與這個社會的關係,而透過戲劇的故事以及生活中的體會,就可以了解自己。這是現為〈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的藝術總監兼編導的張嘉容導演對戲劇的闡述。
張嘉容導演於2011年成立〈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劇團除了致力於藝術創作、成人教育、文化融合、兩性議題和弱勢參與,還是兼具人文與科技的雙跨界劇團。張嘉容導演表示,在不同領域裡的人對於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就像劇取名為「水面上與水面下」,希望能在不同的領域之中來回穿梭、互相對望尋找出溝通與連結,以謀求行動與超越之道,並且不被外界定義為某種特定形式的劇場。
挑戰戲劇和真實的分野
由張嘉容導演主持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除了在專業舞太劇創作備受肯定外,他們與其他劇場最大的不同就是擅長「多媒體紀實互動劇場」。以2012年的《你可以愛我嗎?》就是一齣邀請自閉症以及亞斯伯格症的家屬做為這齣戲的觀眾兼演員,以互動式的方式即興創作一齣戲劇。而2013年的《桃花與渡伯》,就藉「送信給一官」的劇情,讓觀眾們在戲劇的最後各自寫下一封信給自己最想要給的人,並且上台分享信裡的內容。張嘉容導演說:「劇場可以是傳統演員表現自己和呈現編導故事的地方,但它也可以是跳脫傳統定義,讓人與人之間真實交流的空間」。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蔣家驊先生也說:「素人演員的參與讓整個演出充斥了幾分真實性,雖然因為表演形式極具實驗性質而導致整場演出不夠飽滿,而不像是一齣『戲』,卻也藉此嘗試並挑戰了戲劇與真實的分野」。
賦予傳統戲劇新生命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除了有打破傳統劇場的互動劇場外,也不停地嘗試把現代舞台劇與台灣傳統戲劇作結合。以2013年劇團與台北木偶劇團合作《哪吒小英雄》為例,就是一部以傳統布袋戲遇見現代劇的方式,透過「人偶同演」,除了激發出令人驚艷的視覺饗宴之外,也在創新的表演方式中,更深刻地傳達出隋朝末年的兵荒馬亂。
而此次的演出還將哪吒鬧東海的故事裡融合家庭劇與神怪題材,以”天賦異稟少年的生命危機、父子衝突”視角切入,講述在既存社會價值觀的衝突中,父子兩人如何共同經歷生命危機和救贖,使得整部戲劇故事再生並且找到新的使命。張嘉容導演表示:「把祖先留下來的傳統文化現代化,就等於把台灣固有的美好事物變得更好。然而,把傳統文化融合在現代的生活中,就等於重新賦予了傳統文化不一樣的生命」。
療癒、啟迪人心的劇場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針對特殊族群開發出具有「療癒性質」的工作坊。據張嘉容導演描述,因現今較少劇團與弱勢族群合作,所以有許多關於弱勢族群的基金會就會給予〈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支持。以《亞斯伯格症》家屬工作坊為例,藉由林芳瑾基金會「亞斯伯格症」計畫與〈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的合作,讓許多家裡有自閉症兒童的家長至劇場來說自己的故事,並且演出自己的生命經驗以及心路歷程,透過戲劇表演的形式相互支持取暖也對外發聲。而2012年由張嘉容導演編導的《你可以愛我嗎?》,更是透過專業劇場演員與泛自閉症/亞伯斯格症的家屬共同演出,讓社會大眾透過戲劇的觀賞,更了解泛自閉症/亞伯斯格症這特殊境遇家庭的處境,並且期許大眾能夠給予支持和理解。
對於為甚麼是癒療家中有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親人的家長,張嘉容導演表示,現今有許多單位都致力於關懷生病的兒童,但卻很少有機構去關懷這些孩童的家長。在面對有社交困難的親人,這些家屬們往往得站在第一線向大眾解釋,這些壓力導致有些家屬們會變得很焦慮不安,所以張嘉容導演覺得照顧者其實很需要有個可以得到支持,並且紓解壓力的地方,所以才會有關懷照顧者的課程以及戲劇。
然而,對於一直嘗試多重突破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張嘉容導演說:「先懂得自己的無知,就會是智慧的開始。而懂得傾聽故事、充實自己,就會得到更多創作上的靈感」。〈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未來除了會繼續與弱勢團體合作,還會繼續嘗試不同表達戲劇的方式。張嘉容導演表示,不求現代戲劇成為台灣的代表性表演,只求能夠把台灣固有美的傳統再創新、在發揚。